
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 宋 代 柴望 作《丙丁龟鉴》,历举 战国 到 五代 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唐 殷尧藩 《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清 龚自珍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 张昭汉 《隐居》诗:“怡情那管红羊劫,高卧閒听玄鹤喧。”参见“ 元二 ”。
“红羊劫”是中国古代谶纬学说中的术语,指代国家遭遇重大灾祸的年份,具体解释如下:
“红羊劫”特指农历丙午、丁未年可能发生的国难。因天干“丙”“丁”五行属火,对应红色;地支“午”对应马(亦称“赤马”),“未”对应羊,故合称“红羊劫”或“赤马红羊劫”。
历史文献
宋代柴望《丙丁龟鉴》统计,从战国至五代(约1200年间),丙午、丁未年共发生21次重大变乱,如安史之乱(丁未年)、黄巢起义(丙午年)等。
五行理论
丙丁属火,象征动荡;午未对应马羊,谶纬学认为火性炽烈之年易引发战乱、政权更迭等“劫数”。
年份 | 事件 | 来源 |
---|---|---|
1126-1127年 |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 |
1846-1847年 | 鸦片战争后社会动荡 |
“劫”源自佛教“劫波”(灾难周期),后衍伸为泛指灾难。此概念反映了古人通过天文历法解释社会变革的思维模式,需理性看待其预言性质。
红羊劫是一个成语,它指的是灾难或不幸连续发生的情况。
红羊劫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羊,拆分笔画为10画。
红羊劫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遭遇了灾难之后,又接连不幸的传奇经历。
在繁体字中,红羊劫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紅羊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红羊劫的写法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以现代写法为主。
他经历了一连串的不幸,真是遭遇了红羊劫。
红羊、红劫、羊劫。
连环不幸、灾难连绵。
幸运连连、福星高照。
版位拔拯鼻翅並行布帛鬯酒朝奏叉鱼惩儆碜事村婢达尔文荡幡悼痛鲽鯋帝制愤气感麟高祖冠公非先生巩固管萧裹疮含覆猲狙花牋花腿祸辟嘉称即安介言惊魂未定蜡丸书勒抑嫫母南帝拿捉缥瓦繁驵阡眠乞量曲律青照寝堂畦田热腹宂龊善贾山榴少不得水醮树人疏跃梳妆匣速记台灯天涯海角童骑推析物诱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