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仪的意思、太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仪的解释

(1).天帝的宫庭。《楚辞·远游》:“朝发軔於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閭。” 王逸 注:“太仪,天帝之庭,习威仪之处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二:“停驂太仪侧,整服金闕前。”

(2).公主之母的称号。 唐 以诸王之母为太妃, 贞元 六年又从吏部郎中 柳冕 议,以公主之母为太仪,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太,谓因子而尊;仪,取母仪之盛。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四:“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 昭阳 乞药栽。”《旧唐书·德宗纪下》:“癸酉,復呼亲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仪。”参阅 唐 柳冕 《请定公主母称号状》、 宋 王溥 《唐会要·内职杂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太仪”一词在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天帝的宫庭

指神话中天帝的居所或礼仪场所,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楚辞·远游》提到“朝发轫于太仪兮”,王逸注:“太仪,天帝之庭,习威仪之处也。”。唐代诗人吴筠的《游仙》诗中也曾使用该意象,如“停驂太仪侧,整服金闕前”。


二、唐代公主之母的称号

唐代礼制中,贞元六年(公元790年)由吏部郎中柳冕提议设立:


其他补充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太仪”解释为“对他人恭敬庄重的态度”,但这一用法未见于古籍记载,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解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仪

太仪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太和仪式。太在这里表示尊贵、重要的意思;和代表和谐、平静;仪式表示一种庄重而有规定的行为。综合起来,太仪表示一种非常庄重、重要的仪式。

太仪的部首是太字的右边的仪,中间的一横表示贞正之义;太字的左边是夫,表示长子。

太仪的笔画一共有12画,其中“夫”部3画,“仪”部9画。

太仪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儒家仪礼思想的发展。在古代,太仪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仪式,常常用于皇室、朝廷等有权威的场合。太仪在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权力、尊严和秩序。

古代繁体字的“太仪”写法相对简单,保留了现代字形的基本结构,“太”字有两个点标记在上面,而“仪”字的上半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太仪的例句:

  1. 在古代,太仪是一种非常庄重且重要的仪式。
  2. 参加太仪的人必须严格遵守仪式。
  3. 太仪是维护尊严和礼节的重要方式。

太仪的一些组词有太和、仪式、庄重等。近义词有盛大、庄严,反义词可以是随意、草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