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品的意思、班品的详细解释
班品的解释
指官位品级。《周书·卢辩传》:“ 宣帝 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又赐臣寮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
词语分解
- 班的解释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品的解释 品 ǐ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 性质:品质。品行(妌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品味(品
专业解析
"班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学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官员的等级序列与职官制度。该词由"班"和"品"两个语素构成:
- "班"本义为分列次序,《说文解字》释为"分瑞玉",引申为官员朝会的位次排列。《周礼·天官·大宰》记载"以九式均节财用"时即涉及不同班位的官员俸禄差异。
- "品"在甲骨文中象形三枚简册叠加,原指事物等级,《广雅》训为"式也",特指官阶的九等划分。《汉书·匈奴传》"故约汉常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即体现等级制度。
在制度沿革中,"班品"具体表现为:
- 魏晋时期将官员等级细化为九品十八班(据《通典·职官》),每品分正从两阶
- 唐代确立"九品三十阶"体系(《唐六典》卷二),确立俸禄与服饰规制
- 宋元后与散官制度结合,形成"本品"与"职事官"的双轨制(参考《宋史·职官志》)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4册第564页明确释义为:"官员的等级位次",在《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1991)中列为独立词条。当代语言学研究显示,该词作为制度性专名,主要存续于史学文献与典章制度类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班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性和文献依据进行区分:
一、传统文献释义(源自古代官制)
指官位品级,常见于古代职官制度记载:
- 核心含义:表示官员的等级或职位高低。
- 文献例证:
- 《周书·卢辩传》载:“宣帝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说明北周宣帝改革官制时调整了官员等级。
- 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提到赏赐按“班品高下”分配,体现等级差异。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史书、典章制度类文本,描述职官体系的等级划分。
二、现代网络释义(非权威来源)
部分非权威词典将其解释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但存在争议:
- 词义演变:拆分“班”(班级)与“品”(品质),引申为团体中表现突出者。
- 使用局限:此类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可能为现代网络语境下的衍生义,常见于教育类口语表达。
三、辨析建议
- 学术场景:优先采用“官位品级”释义,因其有明确历史文献支撑。
- 日常交流:若语境涉及学校或团体排名,可谨慎使用“佼佼者”义项,但需注明属非传统用法。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等工具书获取更系统的古代官制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恩阿姥暗箭难防白练襃采八夤本然不闻不问侧言乘日道德文章谛审东条英机范畴分心劳神公台管葛寒冷迦利交积金篦刮目金刚努目紧治忌胜讥戏谲险量移恋念炼炭恋战离乱龙战伦列麦风羃历牟取木牀木樨内溜年祀皮冠俏冥冥曲媚壖田折拒勝否圣绪神骥出枥沈默默蛇蛭说项説问体素头晕目眩退倦顽钱浯溪笔线箧喜噱心地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