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士籍的意思、士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士籍的解释

(1). 魏 晋 南北朝 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 明 洪武 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 唐 代称进士登科记, 宋 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士籍”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在不同时期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谱系
    指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用于记录世家大族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这一时期的士籍与“九品中正制”密切相关,是门阀制度下维护贵族特权的工具。

  2. 宋代的科考名籍簿
    宋代科举制度中,专门登记各地应试士人信息的官方档案,包含考生籍贯、家世等,用于审核考生资格并防止冒籍舞弊。据宋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记载,南宋曾因科考争议推行过士籍制度。

  3. 明代的进士题名碑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朝廷命进士在太学立碑题名,形成记载进士名籍的“士籍”。此制承袭自唐代的“进士登科记”和宋代的“进士小录”,具有表彰功名和存档的双重作用。


补充说明
士籍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从魏晋依赖门第,到宋明通过科举选拔人才。需注意,部分网络解释将“士籍”与赋税混为一谈(如),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中国通史》《续文献通考》等史料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士籍的意思

士籍是指士人的身份证明,也可以指士人的户口或家世。在古代中国,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或世袭士人的后代才能有士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士籍的拆分部首为“士”和“⼩”,总计8画。

来源

士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士人身份在古代非常受重视,所以有了特定的身份证明。通过士籍可以确定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繁体

士籍的繁体字为「士籍」,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士籍的基本形状和结构未有明显变化。

例句

1. 他的士籍证明了他是一位合格的士人。

2. 持有士籍的人享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组词

1. 士族:士族指的是出身于士人家族的人。

2. 士人:士人指的是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包括读书人、文官。

3. 士风:士风指的是士人的品德和风度。

近义词

1. 士爵:士爵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乃至现代有爵位的士人。

2. 士族:士族与士籍类似,都指士人的身份或家族。

反义词

平民:指的是不具备士籍、没有特殊社会地位的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览...

饱禄避仇别苑璸晖不忙不暴操之过激蝉纹槎牙垂手侍立捶丸躭爱倒施儿撬凡世風雨飄零奋激分职负土负薪构堂革号耕当问奴格物穷理管闭过状行动坐卧荷镫监河侯娇媠骄节诫严锦郎今日捃获空首礼单凌朁临政利灾乐祸扪腹逆射偶属漂渺品目披心腹气候学三洲曲赏刑少敍声声口口慎行奢尚手锯顺水顺风宿吏推造驼翔尾骨俉俉相缪枭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