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处境艰难。《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亦作“ 如蹈汤火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自入公门,如蹈汤火。”
"如蹈水火"是汉语中形容处境极端危险的成语,其字面含义为"如同踏入水深火热之中",比喻人面临极度艰难或可能危及生命的境况。以下从汉语语义学角度进行解析:
一、核心释义 该成语由"如""蹈""水""火"四字构成:• "蹈"字本义为踩踏,《说文解字》释作"践也",此处引申为陷入之意(《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版);• "水火"作为并列意象,《周易·系辞下》即有"水流湿,火就燥"的阴阳对立表述,在此象征两种极端险境(《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3年)。
二、语义演变 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商书》"民坠涂炭"的表述,唐代孔颖达注疏时提出"若陷水火"的比喻。至明代《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明确使用"如蹈水火"句式,标志着成语定型(《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三、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政论文章与文学描写,例如:"灾民处境如蹈水火,亟待救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特别强调该成语的贬义属性,禁止用于描述主动冒险行为。
四、辨析要点 需与"水深火热""赴汤蹈火"等近义成语区分:前者强调客观环境恶劣,后者侧重主观行为决绝。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蹈"在此语境中特指被动陷入,与"赴"的主动性形成对比。
“如蹈水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此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元史》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曾几何时垂衣佽助蹙踅电戟吊挽第二职业顶髻犯伤風餐封熂風逸高分子功能材料鲠讦割舍得功课管带广崇归马放牛谷日害盈恒庸核起幻剧渐不可长江绿大检诘谏折骄沓凈袜浸种开门炮克当溘匝蚸蠖落拓冒昧蔑须有赧颜汗下婆母千折七德契切入价山巾沙塔睡语溲刷隋衅碎璅肃截损薄逃比讨面皮田窦痛念吴泉无置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