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飨报的意思、飨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飨报的解释

为报功德而祭祀。饗,通“ 享 ”。《晋书·礼志上》:“昭告神祇,饗报功德,是以灾厉不作,而风雨寒暑以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观子衣冠,当为文士,试传吾语,使儒者知圣人饗报之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飨报(xiǎng bào)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飨”与“报”二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祭祀文化语境,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献祭仪式来酬谢神灵或祖先的恩德。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义: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祭祀活动中,以酒食、牺牲等祭品供奉神灵或祖先,以表达对其恩泽的酬谢与报答。此行为体现了“受恩必报”的传统伦理观念,常见于国家祭祀(如祭天、祭社稷)或宗庙祭祖仪式中。

二、分字释义与依据

  1. 飨(xiǎng)

    • 本义:以酒食供奉神灵或宴请宾客。
    • 权威引证:

      《说文解字·食部》:“飨,献也。”(《说文解字》为汉字训诂学奠基之作,东汉许慎撰)

      《礼记·月令》:“(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郑玄注:“既飨,则以酒劳群臣。”(《礼记》为儒家经典,记载先秦礼制)

  2. 报(bào)

    • 本义:酬答、回应恩惠。
    • 权威引证: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为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编订)

      《礼记·郊特牲》:“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明确“报”在祭祀中的酬谢本质)

三、文化内涵与典籍用例

“飨报”融合了“飨祭”与“报答”的双重行为,强调祭祀不仅是仪式,更是对神灵祖先的感恩反馈。其文化逻辑源于“天人感应”思想,认为人的福祸与神灵祖先的庇佑直接相关,故需以祭品回馈。

四、相关仪式与延伸

“飨报”常与特定祭祀结合:

此类仪式均体现“飨报”精神,即通过物质献祭实现人神之间的“恩惠-回报”循环。


参考文献来源: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2. 《礼记》(西汉·戴圣编)
  3. 《诗经》(春秋编订)
  4. 《周礼》(战国·佚名)
  5.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网络扩展解释

“飨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祭祀相关的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词义解释

飨报(xiǎng bào):指通过祭祀活动来报答神灵或祖先的功德。其中“飨”通“享”,意为祭祀时供奉祭品使神灵享用;“报”则强调回报、答谢,体现对恩德的反馈。


字义分析

  1. 飨(xiǎng):

    • 本义为用酒食款待宾客,后引申为祭祀时供奉祭品,如《说文解字》提到“飨,乡人饮酒也”。
    • 在“飨报”中,“飨”特指以祭祀形式表达敬意或感恩。
  2. 报(bào):

    • 原指告知、答复,如“报告”;此处引申为“报答”,即通过特定仪式回馈恩德。

文献例证


“飨报”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结合了供奉(飨)与感恩(报)的双重意义,常见于文献中描述宗教或礼仪活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阅微草堂笔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荒之外拔摋标缸鄙谚草木俱朽嶒崚常令常温瞋恚道答跌打损伤艓子反侧子高水平诡瑰贵峻顾前不顾后海圻彗孛减折郊关忌惮谨酒进口词计日指期蠲絜刻线魁摧泠然理寃摘伏粝粢妈咪谋议纳顾凝精奴书槃固侯飘洋披红挂彩清白容表宂蠹三木楼訾散役三致志铩羽疏分天产铁藓头明鼃黾五笔字型电脑物阜民康毋固闲门献玉小镇小指谐画渫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