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话诗的意思、白话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话诗的解释

[free verses in varnacular Chinese] 打破旧诗格律用白话写成的诗——五四以后至1949年所用的称谓

详细解释

“五四”以后称打破旧诗格律而用白话写成的诗。《<刘半农诗选>自序》:“至于白话诗的音节问题,乃是我自从一九二○年以来无日不在心头的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岂但像哲学家,更像新文学家做的白话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话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一种现代诗歌形式,其核心特征是以白话文(口语化语言)取代古典诗词的文言文,打破传统格律束缚,追求自由表达。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白话诗又称“语体诗”或“白话韵文”,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刘半农等先驱为革新文学形式,倡导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创作诗歌,使诗歌从士大夫阶层的“象牙塔”走向大众。代表作如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2. 语言与形式特点

    • 口语化表达:摒弃晦涩的文言词汇,采用贴近日常生活的白话语言。
    • 破除格律限制:不拘泥于平仄、对仗、押韵等古典诗词规则,句式长短自由。
    • 内在节奏感:虽无固定格律,但通过分行、停顿和意象营造音乐性。
  3. 与古典诗及“大白话”的区别

    • 对比古典诗:白话诗不再受限于严格的格律,更注重情感直抒和现实关怀。
    • 区别于分行大白话:白话诗需通过意象构建、语言凝练和情感层次体现艺术性,而非简单口语罗列。
  4. 历史意义与争议
    白话诗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因早期作品语言直白、缺乏修饰而引发“是否算诗”的讨论。随着发展,其艺术性逐渐增强,成为现代诗歌的主流形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诗人贡献,可参考《尝试集》等文献或相关文学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话诗,顾名思义就是用白话写成的诗歌。下面给你一个关于《白话诗》的简要解释和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白话诗》的拆分部首为白话中的“白”和“话”,其中,“白”作为部首,有米字旁和立刀旁两个笔画;“话”作为部首,有言字旁和口字旁两个笔画。

来源

《白话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源于白话的口头表达和民间诗歌的演变。它在近代文学革命中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繁体

《白话诗》的繁体书写方式与简体类似,只是在书写形态上有所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白话诗》所使用的汉字基本沿袭古代字形。

例句

白话诗的例句如下:

春风吹,花开百花盛;秋露落,叶黄枯枝凋。

组词

白话诗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描写景色等。例如:“百花盛”、“黄枯枝凋”。

近义词

与《白话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口语诗、白话诗歌。

反义词

《白话诗》的反义词是古体诗,即用古代汉字和古代韵律写成的诗歌。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