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绫饼餤的意思、红绫饼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绫饼餤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珍贵的饼饵。以红綾裹之,故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唐 御膳以红綾饼餤为重。 昭宗 光化 中,放进士榜,得 裴格 等二十八人,以为得人。会燕 曲江 ,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饼餤赐之。 卢延让 在其间。后入 蜀 为学士。既老,颇为 蜀 人所易。 延让 诗素平易近俳,乃作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喫红綾饼餤来。’” 元 马祖常 《贡院次曹子真尚书韵》之二:“红綾饼餤出宫闈,赐宴恩荣玉殿西。”亦省作“ 红綾餤 ”。 宋 楼钥 《齿落戏作》诗:“休忆红綾餤,难吞栗棘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绫饼餤是古代一种珍贵的宫廷点心,特指用红色绫绸包裹的饼状糕饼,后成为新科进士受皇帝赐宴的象征性食品,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解析

  1. 红绫

    指红色的绫罗绸缎,唐代常为宫廷御用之物,象征尊贵。此处指包裹饼餤的外饰。

  2. 饼餤(dàn)

    “饼”为面食统称,“餤”古通“啖”,意为糕点。《集韵》释“餤”为“饼属”,合指以米麦制成的甜点。

二、历史典故

此物因唐代科举制度而闻名。据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唐昭宗光化年间,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于曲江设宴,赐每人“红绫饼餤”一枚。其形如薄饼,以红绫包裹,寓意“红运高照”,成为士人功成名就的象征。

三、文化象征

红绫饼餤从实物逐渐演变为科举文化的符号:

四、形制考据

据《清异录》推测,其制法或类似唐代“见风消”(糯米油炸饼),外裹红绫以增华美。因实物失传,今人仅能从文献推知其兼具食用与礼仪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钱易《南部新书·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

陶谷《清异录·馔羞门》(中国商业出版社注译本)

网络扩展解释

“红绫饼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1.读音与基本释义

2.历史背景

3.文化象征

4.结构与别称

5.现代考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或历史事件,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邦布办济悲怨邴邴驳滥不了而了承恩虫蛆黜否椿寿催租獃相刁悍鼎门踧蹜冬装斗笔斗柄独苗苗惰坏翻版覆酱瓿广乐谷董羹含汙忍垢怀感煎泪茧纸徼捕搅团脊膂机猷极源决鬭坎劳况瘁枯骨生肉赖泼皮量币瞭如吏气买日命题奈良年衰岁暮烹冰蒲姿迁墓切譬窃位穷年琼筵屈柘上番上菓设燕石斗贪瞋谈头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