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脊骨。《佛本行集经·魔怖菩萨品中》:“脊膂宽博润而平,犹如象王头顶额。” 宋 周邦彦 《汴都赋》:“上维下制,前按后覆,譬如长蛇抶其脊膂而首尾皆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岩石下有蛇,微露脊膂,大如柱,皆不伤人。”
(2).比喻要害之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老林说》:“此带为三辅脊膂,实关紧要。”
“脊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脊”与“膂”均指脊椎,组合后强化了“支撑”和“关键”的意象。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比喻性语境。
《脊膂》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人或动物的背脊和脊椎。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脊”和“膂”。
“脊”字的部首是“⺼”(肉),它的总笔画数是5。
“膂”字的部首是“⺼”(肉),它的总笔画数是13。
《脊膂》一词最早见于《史记》中,原意是指人的背脊和脊椎。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表示某人或某物的重要支撑或骨干。
脊膂的繁体字是 “脊尸”。
在古代,脊膂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可能会将“⺼”部分写作“肉”字旁,将“膂”部分写作“留”字旁。
1. 那位艺术家的作品是该画廊的脊膂,没有他的作品,这里将变得毫无特色。
2.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他们是整个计划的脊膂。
1. 脊膂撑天:形容人物非常伟大,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脊膂之臣:指忠诚可靠的辅佐者。
3. 脊膂之才:指为某群体或组织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1. 骨干
2. 核心
3. 支柱
1. 辅助
2. 次要
3. 泛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