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蒙受恩泽。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 白6*虎殿 ,归来见者谁不羡。”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颁冠玉,养子承恩四子婚。”
(2). 汉 台馆名。《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 昭灵 ,南出 承恩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灵 、 承恩 、皆馆名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承恩汉语 快速查询。
“承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蒙受恩泽
指接受或承受他人的恩惠,常用于描述臣子得到君主赏赐、普通人受长辈或上级恩典的情景。例如:
汉代台馆名
据《汉书·霍光传》记载,“承恩”为汉代长安的一处馆名,与“昭灵”并列,属于历史建筑名称。
人名寓意
现代常将“承恩”用于取名,结合“承”(继承、担当)与“恩”(恩惠、情谊)二字,寓意“心怀感恩、肩负责任”。例如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名字即含此意。
文学意象
古诗词中多借“承恩”表达对皇权、长辈或命运的感念,如“别院管弦声,不分明……梦承恩”,隐含身不由己的复杂情感。
《承恩》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接受别人的厚恩并为之报答。
《承恩》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耳,笔画数为8。
《承恩》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宋朝的刘汝坤的《玉壶金锁记》。它原本是用来形容主角严嵩得到皇帝朱厚熜的赏识和信任,并且尽心竭力为皇帝办事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中的“承恩”一词逐渐成为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赏识和帮助,并主动回报。
《承恩》的繁体写法为「承恩」。
在古时,「恩」字用的是「」,形状与现在的「」相似,只是右边多一个皿字旁。
例句:他能够正确处理上级的批评,这是因为他懂得承恩与报恩。
组词:无私承恩、感恩图报、恩情莫忘。
近义词:感恩、报恩、酬谢。
反义词:忘恩、负恩、亏待。
安固傲气悲愤诗徧祭逋怠不群侧肩酬继传湌淙凿捣臼点翰点号钓鼇竿踶马番兵反哺之私干裕宫舍枸槽子海军衙门酣然号哭贺仪鬨动槐岳矐睒活水交变解推金器津贴鸡群鹤救护船絶巘拘辖莲漏嶚嶢旄车明姿内祭祀拧葱槃错请灵青年救国会人役僧迦鵄十字口衰庸阘茸顺孙思断义绝司禄探观止矣讨分上天惊石破往志违卯渥眷相晤絃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