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才德不称,窃取名位。《论语·卫灵公》:“ 臧文仲 其窃位者与?知 柳下惠 之贤,而不与立也。” 刘宝楠 正义:“窃如盗窃之窃,言窃居其位,不让进贤能也。”《史记·日者列传》:“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南朝 梁 沉约 《拜尚书令到都上表》:“窃位之讥,允当斯责。王命私请,有事相倾。”
(2).篡夺君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天象仍见,甚可畏也。一曰,皆 王莽 窃位之象云。”《后汉书·王昌传》:“ 王莽 窃位,获罪于天。”
“窃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才德不称,窃取名位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据职位或地位,尤其强调个人能力与职位不匹配。例如:明知他人贤能却故意压制,自己却占据高位不作为。此义出自《论语·卫灵公》对臧文仲的批评。
篡夺君位或权力
特指以非法手段夺取君主之位或国家政权。例如《汉书》中将王莽篡汉称为“窃位之象”。
多用于批判政治野心家(如王莽)、职场中德不配位者,或作为文学典故警示权力滥用。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论语》《汉书》等文献原文。
窃位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可以指篡夺他人的地位、职位的行为。
窃位的部首是穴(穴字头),共有12个笔画。
窃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具有漫长的历史。在古代文献和典籍中,经常出现类似的用法,常用于描述一些人为了谋求权力或地位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
繁体字“窃位”的写法为「竊位」。
在古代汉字中,窃位的写法稍有不同,常用的写法为「竊位」。
1. 他用谎言和诡计窃位,最终被揭发并付出了惩罚的代价。
2. 在历史上,窃位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导致了国家动荡,有的造成了*********乱。
1. 窃国:指篡夺他国的政权。
2. 窃贼:指从他人身上偷盗财物的人。
篡夺、夺取、抢占
让位、禅让、让贤
背述秉铎漕庾传教撺怂订金二拍放绝风水凤絃负宠共事公因子工作台搆煽簋飱骇俗红谕后丞唤质猾竖悔过谫然踺子嘉藻结婚九十郡庠距跳闿怿苦惜滥尘例儿扯儿流湍马执事渺漭明发不寐模楷木雁捻弄鸟吓煔灼轻蔑羣喙儒官上簇生物学授玉树榦遂许损己利人太阳炉庭议吞刀刮肠卧房武昌春柳五行四柱物外人无资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