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才德不称,窃取名位。《论语·卫灵公》:“ 臧文仲 其窃位者与?知 柳下惠 之贤,而不与立也。” 刘宝楠 正义:“窃如盗窃之窃,言窃居其位,不让进贤能也。”《史记·日者列传》:“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南朝 梁 沉约 《拜尚书令到都上表》:“窃位之讥,允当斯责。王命私请,有事相倾。”
(2).篡夺君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天象仍见,甚可畏也。一曰,皆 王莽 窃位之象云。”《后汉书·王昌传》:“ 王莽 窃位,获罪于天。”
窃位
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或占有本不属于自己的职位、权位,常含贬义,强调占据职位却未尽其责的行为。
字义分解
合指通过非正当途径占据官职,或在其位不谋其政。
引申内涵
暗含“德不配位”的批判,如《论语·卫灵公》所言“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强调居高位者压抑贤才、尸位素餐。
《论语》首现
孔子以“窃位”批评鲁国大夫臧文仲明知柳下惠贤能却不予举荐,揭示其失职本质(《论语·卫灵公》)。
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历代沿用
象征传统儒家对官僚体系的道德约束,强调“位”与“德”的统一性。如《周易·系辞下》所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直接指向“窃位”的潜在危害。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示例句
“贪官窃位十载,蠹国害民,终遭罢黜。”
“窃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才德不称,窃取名位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据职位或地位,尤其强调个人能力与职位不匹配。例如:明知他人贤能却故意压制,自己却占据高位不作为。此义出自《论语·卫灵公》对臧文仲的批评。
篡夺君位或权力
特指以非法手段夺取君主之位或国家政权。例如《汉书》中将王莽篡汉称为“窃位之象”。
多用于批判政治野心家(如王莽)、职场中德不配位者,或作为文学典故警示权力滥用。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论语》《汉书》等文献原文。
白乳邦瘁八统表相闭纵骖驔槎子城陴臣仕痴儿女垂条大秦黩敬反对数发条風胡轆风起云布风云变幻负户改行从善改试敢仔匌帀构通广肆龟绶汉音禾谷花晨荒署沍阴尖头奴搅和急难竞卖峻峗离元买寿蔓生猛增磨治蟠际偏得墙风壁耳侵践去杀煞火沙鹿什么的势局史诗时谚素赏太阳角陶然自得偷眼宛转绳畏迫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