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以悬挂或取下高处立幅书画的长柄叉子。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玉画叉》:“ 张文懿 性喜书画……爱护尤勤。每张画,必先施帟幕,画叉以白玉为之。” 清 曹寅 《雨霁望龙潭诸山》诗:“一方雨脚藏龙气,百轴晴眉展画叉。” 清 赵翼 《咏物·杖》:“住与画叉閒倚壁,行随蜡屐缓拖云。”
“画叉”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名词,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用于悬挂或取下高处立幅书画的长柄工具,形似叉子。该工具常见于书画装裱场景,便于调整卷轴高度而避免直接触碰画作。
二、历史文献佐证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玉画叉》中记载,张文懿曾用白玉制作画叉,体现其材质考究(“画叉以白玉为之”)。清代赵翼《咏物·杖》中“住与画叉閒倚壁”的描写,印证了其作为书画用具的功能。
三、现代语境延伸
四、文化价值 白玉等贵重材质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书画器具的珍视,侧面印证书画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注意事项:该词与“打叉”“标记叉号”无直接关联,需避免混淆。如需查看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图画见闻志》等古籍。
《画叉》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可以指画一个叉子的动作,也可以表示在某个选项或物体上使用交叉的线来表示否定、错误或取消等意义。
该词的拆分部首是“⺮”(竹字头)和“卩”(印字底),总共有八个笔画。
《画叉》一词源于古代的汉字书写方式,当时由于纸张不常见,人们多用竹简或田字格等介质进行书写。在书写时,如果要表示否定、错误或取消等意义,就使用交叉的线条来绘制一个叉子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叉》逐渐成为一个常见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画叉》的写法为「畫叉」。
古时候,《画叉》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该汉字的写法为「劃叉」,在部首和笔画方面与现代写法保持一致。
1. 她用红色的油漆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子。这个例句表示了画叉子的动作。
2. 我们在问卷上画了叉,表示我们不同意这个问题。这个例句表示了使用叉子表示否定、错误或取消的意义。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
1. 画画:指绘制图画的行为。
2. 画家:指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
3. 画卷:指用绢、纸等材料作为载体绘制的装裱成卷的画作。
近义词:绘制、描绘、绘画。
反义词:抹去、擦掉、涂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