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w]∶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why]∶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
(2).为什么。《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何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主要从古汉语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中仍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疑问用法(询问原因或方式)
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为什么能解忧?只有美酒。
例: “何以为证?”——用什么作为证据?
反问用法(强调不可能或质疑)
例: “何以至此?”——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含责备或惊讶)
陈述用法(表示原因或方式)
例: “不学无术,何以立身?”——不学习无本领,因此无法立足。
例: “何以克敌?唯以智取。”——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唯有智谋。
例: “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统筹资源与创新。”
定义:“何以”为疑问代词,表示“①用什么;②为什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指出“何以”在先秦文献中已高频出现,兼具疑问与反诘功能。
来源: 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收录“何以”的三种义项:①为何;②用什么;③反问表否定。
来源: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出版。
“何以战?”(《曹刿论战》)——凭什么作战?
“何以推动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培养。”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资源,本文释义与引用均依据权威纸质工具书。建议查阅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完整释义。
“何以”是汉语中常见的疑问短语,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均有使用,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表方式或手段(对应“以何”的倒装结构)
意为“用什么方法/凭借什么”,常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例如:
表原因
意为“为什么”,多用于质问或强调逻辑矛盾。例如:
词语 | 侧重点 | 示例 |
---|---|---|
何以 | 强调方法或原因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何故 | 直接询问原因 | “何故迟到?” |
缘何 | 书面化询问缘由 | “缘何不告而别?” |
提示:更多例句可参考《诗经》《论语》等古籍及现代文学作品。
爱款阿热百不一遇八命保氏冰胶车牛箠杖出世法此外大吃一惊大官人的传登粟杜绝人事贩输反左书逢贤把赠坟兆改容股弁龟谋河出图呵格红裙回灯憓征贱号简快佳树家徒技法扣屎盔子块体老佛爷雷出颣衅连注寮友黎山老姆罗锦鲁迅毛栗子棉连奴怯蒲鞋钤缝渠首攘卷塞祷散生日三元君审端试黜寿妇耸峭索卢贴润仵作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