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氏的意思、保氏的详细解释
保氏的解释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郑玄 注:“諫者,以礼义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諳达’,体制稍杀於师傅,盖古保氏之责。”
词语分解
- 保的解释 保 ǎ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负责:保证。
- 氏的解释 氏 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氏 ī 〔阏( 〔月氏〕见“乶 )氏〕见“阏”。月”。
网络扩展解释
“保氏”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核心含义与职责在不同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保氏”指古代负责以礼义规范君王行为、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兼具监督与教学双重职能。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拼音为bǎo shì,属复合式官职称谓。
二、历史背景与职责
- 匡正君王
保氏需对君主言行进行规谏,通过礼义标准纠正其过失,类似于后世的谏议大夫。
- 教育贵族
负责培养“国子”(贵族子弟),教学内容包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涵盖道德规范与实用技能。
三、文献依据
《周礼·地官·保氏》明确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郑玄注:“谏者,以礼义正之。” 这体现了其职责的双重性:既约束君主,又塑造贵族接班人。
四、相关补充
- 历史演变: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保氏与文字教育的关系。
- 读音与结构:由“保”(保护)与“氏”(氏族)构成,暗示其职责与维护贵族体系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官职在周代官制中的具体定位,可查阅《周礼》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保氏是一个姓氏,源自于中国。这个姓氏可以拆分为保和氏两个部分。保字的部首是人,笔画数为9。氏字的部首是氏,笔画数为4。保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及口并文”。氏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氏”。下面是一个关于保氏的例句:他是保氏家族的成员。
关于这个姓氏的组词,可以有保氏家族、保氏传承等。与保氏相关的近义词可能是包氏、饱氏等。而反义词则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词语。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