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w]∶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why]∶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1).用什麼;怎麼。《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陳後主紀》:“監者又言:‘ 叔寶 常耽醉,罕有醒時。’ 隋文帝 使節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爾何以過日?’” 明 高啟 《卧東館簡諸友生》詩:“何以度茲運?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讀者》八:“為着人生,不得不别離,卻又禁不起别離,你們何以慰我?”
(2).為什麼。《詩·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論語·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為 東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七:“我無汲汲志,何以有此憾?”《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 琚 固辭, 金 主曰:‘卿之才望,無不可者,何以辭為!’” 巴金 《滅亡》第八章:“大家有點愕然,不明白他何以會這樣不高興。”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或不能。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盜賊公行,是故使盜得盜妾之布,是與使人盜何以異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辯惑總論》:“凡人有好則有惡,有喜則有怒,有譽則有毀,聖人亦何以異哉?” 明 劉基 《襲封誠意伯诰券》:“古稱名世,何以過之?”
“何以”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主要從古漢語沿用至今,在現代漢語中仍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疑問用法(詢問原因或方式)
例: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為什麼能解憂?隻有美酒。
例: “何以為證?”——用什麼作為證據?
反問用法(強調不可能或質疑)
例: “何以至此?”——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含責備或驚訝)
陳述用法(表示原因或方式)
例: “不學無術,何以立身?”——不學習無本領,因此無法立足。
例: “何以克敵?唯以智取。”——用什麼方法戰勝敵人?唯有智謀。
例: “何以實現可持續發展?需統籌資源與創新。”
定義:“何以”為疑問代詞,表示“①用什麼;②為什麼”。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指出“何以”在先秦文獻中已高頻出現,兼具疑問與反诘功能。
來源: 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收錄“何以”的三種義項:①為何;②用什麼;③反問表否定。
來源: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年出版。
“何以戰?”(《曹刿論戰》)——憑什麼作戰?
“何以推動科技進步?關鍵在于人才培養。”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資源,本文釋義與引用均依據權威紙質工具書。建議查閱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完整釋義。
“何以”是漢語中常見的疑問短語,在古文和現代漢語中均有使用,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表方式或手段(對應“以何”的倒裝結構)
意為“用什麼方法/憑借什麼”,常用于疑問句或反問句。例如:
表原因
意為“為什麼”,多用于質問或強調邏輯矛盾。例如:
詞語 | 側重點 | 示例 |
---|---|---|
何以 | 強調方法或原因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何故 | 直接詢問原因 | “何故遲到?” |
緣何 | 書面化詢問緣由 | “緣何不告而别?” |
提示:更多例句可參考《詩經》《論語》等古籍及現代文學作品。
安處暗花八法杯珓備災不情之請蔔葬草室瞋目張膽船隻儲嗣辭格次資戴筐黨戰道拜調密訂考胴部動不失時冬烘頭腦東裔凡歌豐祠服藻感染力胳膊龜室橫害驩聲疆索椒房蘭室姐妹核精了據梁冷宮戀豆濾器檸檬屏毗起利清灰冷竈求馬于唐肆羣機攘除溶洩如指諸掌賽例神興時疫試衣素抱塗層王門污暴污濺五宗詳辨顯器瞎七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