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口的意思、肆口的详细解释
肆口的解释
[talk irresponsibly] 毫无顾忌地开口伤人
肆口大骂
详细解释
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三八》:“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肆,放也。’”《魏书·李冲传》:“ 冲 时震怒,数数责 彪 前后愆悖,瞋目大呼,投折几案。尽收御史,皆泥首面缚,詈辱肆口。”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几不復存,於是儒生愈无所惮,肆口恣意,摹效语言,不特托为其位,而直以 孔子 自命。”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唯此等句以肆口而成为佳,若有意为之,则纤矣。”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一》:“固执文言的夫子们对于前者叩头百拜,对于后者则肆口漫骂。”
词语分解
- 肆的解释 肆 ì 放纵,任意行事:肆口。肆虐。肆意。放肆。肆无忌惮。 尽,极:肆力(尽力)。肆目。肆勤。 陈列,陈设:肆筵。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肆诸市朝。 店铺:市肆。茶坊酒肆。 “四”的大写。 笔画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网络扩展解释
“肆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基本含义
指言语放肆、妄言胡说,不顾及他人感受或社会规范,常带有侮辱、挑衅或恶意情绪。该词强调说话时缺乏节制,行为粗野无礼。
2.出处与历史背景
- 故事起源:相传出自明代学者王守仁。他在宴会上酒后失态,冒犯高官,对方用“肆口”形容其言辞放肆,后逐渐成为成语。
- 古籍引用:最早见于《文选·陆机<演连珠>》,如“肆口而食,属厌则充”,后《魏书》等文献中也有类似用法,形容无所忌惮的言语。
3.用法与语境
-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他人说话不负责任,如“肆口大骂”。
- 结构分析:“肆”指放纵,“口”指言语,合为动宾结构,强调对言辞的失控。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信口开河、口无遮拦、胡言乱语。
- 反义词:谨言慎行、字斟句酌。
5.示例与延伸
- 例句:他因不满对方决策,竟当众肆口侮辱,引发众怒。
- 延伸含义:除言语外,也可比喻行为上的放纵,但较少使用。
“肆口”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其贬义程度。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因随意表述引发误解或冲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肆口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指的是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或言谈不受拘束。在汉字的构造上,它由“车”、“口”和“戈”三个部首构成。其中,“车”是指交通工具;“口”是指嘴巴;“戈”是指古代兵器之一。肆口总共有17个笔画,属于较为复杂的汉字。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字创造过程中的演变发展。在繁体中,肆口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仍然是由“车”、“口”和“戈”三个部首组成,字形形态相似。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代,肆口的字形写作“肆口”。“肆”字由“聿”、“⺮”和“口”三个部分构成。“聿”表示书写工具,“⺮”表示悬挂的耳环。总体来说,古代的肆口字形结构较为简单。
下面是几个例句,用以说明肆口的用法:
1. 他肆口乱言,毫无顾忌。
2. 她肆口诋毁他人,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 许多政治家在演讲时,常常肆口表达个人观点。
除了肆口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组词方面,可以有肆意、放肆、肆无忌惮等。这些词语都含有放肆、不受拘束的意味。
与肆口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是放火、妄言、胡说等。而反义词则可以是谨言慎行、守口如瓶、慎重言辞等。
总结起来,肆口是一个形容人言谈举止放肆、毫不顾忌的词汇,它由部首“车”、“口”和“戈”组成,总计17个笔画。在古代写法为“肆口”,而在现代的简繁体中写作“肆口”。希望上述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