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貌敬的意思、貌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貌敬的解释

(1).谓容貌恭敬。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2).谓肃然起敬。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貌敬”是由“貌”与“敬”组成的复合词,指表面恭敬而内心缺乏真诚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表面上表示尊敬”,强调外在行为与内在情感的不一致性。该词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虚伪敷衍的状态,例如“他虽口称老师,实则貌敬而已”。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貌”本义为面容、外表,《说文解字》释作“颂仪也”,引申为表象;“敬”原指严肃恭谨的态度,《礼记·少仪》载“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二者组合后形成反讽意味,揭示表面礼仪与真实态度之间的矛盾。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多用于官场应酬场景。

在语用层面,“貌敬”属于贬义词,常见于书面语体,与“虚与委蛇”“阳奉阴违”构成近义关系,但更侧重礼仪形式与情感实质的背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特别提示,该词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地位不对等的人际关系描述,如“下属对领导的貌敬常源于畏惧而非真心”。

网络扩展解释

“貌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表面恭敬
    指仅在态度或表情上表现出尊敬,但缺乏真诚。例如宋代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描述元朝使者“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即表面恭敬实则敌视。

  2. 因外貌或举止产生的敬意
    唐代韩愈在《石鼎联句》序中提到“见其老,颇貌敬之”,指因对方年长而肃然起敬,但未深入了解其内在。

二、使用场景与辨析

三、例句参考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结合语境理解该词,避免混淆其本义与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亩北京人簸动不睹事谄诱臣臣承办骋暴陈凯歌赤蜃爞爞抽进臭么除守笛步斗粟阿意取容樊迟稼返轴工钱观覰恒态黄牒见解角婢角进嚼蛆缴销结籽进门盏酒皶鼻决明巨雀局琐烺烺粮廪陵舃龙驹凤雏緑石砚梅骨末人棚车鼓笛平步青霄杞虑轻黄鞧韀沙和尚沙殻子捎漆史谍石盐木衰递水室私为通酬通例铜圆舞妓限阈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