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言的意思、徒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言的解释

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隋书·恭帝纪》:“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我知善则当举,我知不善则当去,我何可徒言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徒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ú yán,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空话或说空话,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强调言辞缺乏实际意义或行动支撑。

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空洞的言论或无效的言辞,即仅有言语表达而无实质性内容或后续行动。例如《孔丛子·抗志》中提到:“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即担心建议不合心意,反而成为无用的空谈。

  2. 语境与用法

    • 批评或讽刺:常用于批评他人空谈理论却无实际行动,如“规划虽多,终成徒言”。
    • 历史文献:在《隋书》等古籍中,用于强调政策需实际落实而非仅停留于口号(如“非曰徒言,所存至公”)。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 徒语:与“徒言”意义相近,均指无效的言辞。
    • 空谈: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同义表达,强调缺乏实践。

“徒言”不仅描述言语的空洞性,更隐含对缺乏实际行动的否定态度。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文学批评或日常讽刺场景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徒言的意思

徒言是一个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说话没有实际行动或价值,只是空洞无物的空谈。徒言可以指代言词或文字,但都带有虚浮、浮夸、不切实际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徒言的拆分部首为彳(走),言(言语),共有5个笔画。

来源

徒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庄公十九年》中的一句话:“又曰,尔何往而不徒言哉!”意思是“你去了又何故只是说而没有行动呢!”这句话中的“徒言”一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用法。

繁体

徒言的繁体字为「徒言」,保留了原始的意义和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徒言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他总是徒言空谈,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组词

- 徒步:指步行,不借助交通工具。 - 徒劳:指付出努力,却没有获得实际结果。 - 徒刑:指被判处的并没有实际执行的刑罚。

近义词

空谈、无功、玩忽、无实

反义词

切实、实干、实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