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盍彻的意思、盍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盍彻的解释

《论语·颜渊》:“ 哀公 问於 有若 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 对曰:‘盍彻乎?’”谓何不用 周 代十分抽一的税率。 有若 认为薄赋则6*民足,民足则君亦足。后因以“盍彻”指施行仁政。 宋 苏轼 《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爰自秩宗擢贰邦计,将使四方之人知予以耆老旧德居此官者,盖有盍彻之意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盍彻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盍彻”是源自《论语·颜渊》的典故,指通过减轻赋税以施行仁政的思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出处与原文
    该词出自《论语·颜渊》中鲁哀公与孔子弟子有若的对话。哀公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答:“盍彻乎?”(为何不实行‘彻’法呢?)。这里的“彻”指周代十分之一的税率,有若主张通过薄赋使百姓富足,进而保障国家财政。

  2. 核心含义
    “盍彻”字面意为“何不采用彻法”,引申为轻徭薄赋、施行仁政的主张。其逻辑是:降低税负可让民众生活宽裕,民众富足后国家税收自然充足,即“民足,君亦足”。

  3. 历史背景
    周代“彻法”是一种土地税制,税率约为收成的十分之一,被视为相对温税收政策。有若在饥荒时期建议沿用此法,体现了儒家“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

  4. 后世引用
    宋代苏轼在《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中曾用“盍彻之意”赞许官员推行仁政,说明该词逐渐成为儒家仁政思想的代称。

“盍彻”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税收建议,更承载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强调统治者需通过惠民政策实现长治久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盍彻》的意思

《盍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拆分部首和笔画

《盍彻》的拆分部首是皿和龙,共计8个笔画。

来源

《盍彻》最早出现在《国语·卫语》中,其中的记载为:“卫大病,起居无时,曰:‘盍彻’?”表示卫国国君大病不好好休养,通过这句话敦促他尽心尽力工作。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全力以赴。

繁体

《盍彻》的繁体写法为「盍徹」。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的记载,盍的古代写法为「皮决力」,彻的古代写法为「底豕」。

例句

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盍彻,从不马虎对待。

组词

盍心尽力、言盍彻、学盍彻

近义词

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竭尽全力

反义词

敷衍了事、敷衍塞责、不尽力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旗百伪宾伏毕卓不知所可财寶财赀谗姬彻简承先启后齿甘乘肥赤疫船篷错落参差当室雕刿诋贱怼险多次睹物思人呵诟劾状黄齑淡饭鬟丝毁宗夷族活板笏头减膳扃试开屠看不见垦民昆明湖括率利害得失燐燐理势卖弄媚谀描手名不虚立密指捺瑟耨斡剽缀乾雪千寻青牛翁侵耗裘领圣朝沈心静气使促狭四不相私志嵩崇娲娥文赋勿谓言之不预也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