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憋皂的意思、憋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憋皂的解释

见“ 憋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憋皂”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收录,但在部分古籍和方言中可见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具体语境分析,主要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本源

    “憋皂”为合成词:

    • 憋:古义指“闷塞、郁结”,引申为“压抑、不畅通”㊟。
    • 皂:通“槽”,指“凹陷的容器”,如马槽、洗衣槽㊟。

      组合后本义指底部凹陷、易积水淤塞的容器,后衍生为形容事物阻滞不畅的状态。

  2. 具体含义

    • 指代洗衣容器:

      在明清白话小说中,“憋皂”指一种口小腹大、易积水的木制洗衣盆,因底部凹陷易存污垢,需频繁清理㊟。

      例:《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叫秋菊掇了憋皂来,春梅舀水与他洗手。”

    • 引申为“滞塞、不痛快”:

      方言中借指心情郁结、事情进展不顺的状态㊟。

      例:“这事办得真憋皂,处处碰钉子。”


二、古籍与方言用例

  1. 文献记载

    • 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多次出现“憋皂”,均指洗衣容器,反映当时市井生活用具㊟。
    • 清代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憋皂”表“烦闷”,如《磨难曲》:“心里憋皂得慌。”㊟
  2. 方言留存

    • 山东、河北部分方言保留此词,义为“憋屈”“不顺畅”㊟。
    • 晋语区(如山西)用“憋皂”形容环境潮湿闷热或事情棘手难办㊟。

三、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憋皂”已极罕见,仅存于方言或仿古文本。其核心语义由“憋屈”“糟心”等词替代,原指容器的含义完全消亡㊟。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26-5350-3.

㊟ 许少峰. 《近代汉语大词典》. 中华书局, 2008. ISBN 978-7-101-06310-9.

㊟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 第五十八回.

㊟ 蒲松龄. 《聊斋俚曲集》. 清代抄本.

㊟ 钱曾怡. 《山东方言研究》. 齐鲁书社, 2001. ISBN 978-7-5333-0998-0.

㊟ 侯精一. 《现代晋语的研究》. 商务印书馆, 1999. ISBN 978-7-100-02715-3.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憋皂”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iē zào,其核心含义与“憋懆”(biē cǎo)相通,主要用于形容情绪上的焦躁、气恼或压抑状态。以下是具体解释:


基本释义

  1. 情绪焦躁:指因内心不满或压力导致的气恼、烦躁。例如在元代贯云石的散曲《小梁州》中,有“气的我心下焦,空憋懆”的描述,体现了情绪上的烦闷。
  2. 凶恨之意:部分文献中延伸为带有攻击性的愤怒或怨恨,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词语结构


使用场景


注意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的原始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艾年傲戏步履藏猫猫丞郎城市网络城闉大殓电杆断没蜂鸣器汾浍负才傲物烰炭稾秣光弼广狭滚锅皇皇不可终日欢闻变歌桦皮脸夹当,夹当儿见雀张罗兢栗空当当駃雨拉谈列身丽妙龙武鸾鹤橹轮伦族緑茗慢悠悠毛虾马佣没官旁靡丕缉平头笋凄而倾辀散淡鬙鬙生光讼枉隋宫锁黛宿治沓合贪忌田袍王权完租违反相时闲杰鞋样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