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旗帜。借指起义。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武昌 树帜,余在 沪 瀆。值先烈 陈英士 先生异军突起,君自南土来书。”
关于“树帜”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树帜”由“树”和“帜”组成:
组合后,“树帜”的字面含义为“树立旗帜”,常用于象征开创事业或宣示主张。
“树帜”既可作为动词表达“树立旗帜”的行动,也可用于比喻开创性事件(如起义),还可用作人名表达积极寓意。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灵活多变,但核心均围绕“旗帜”的象征意义展开。
树帜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树和帜。
树的部首是木,帜的部首是巾。树的笔画数是4,帜的笔画数是12。
“树帜”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瞻卬》篇中,原意是指立在战场上以示军队方向和号令的军旗。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表示旗帜、旗帜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
繁体字“樹幟”是对“树帜”的另一种写法。
在古时候,树帜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是“樹幟”,其中“幟”字的第一个部分与“巾”相同,上面有个横折的线表示立起的旗帜形状,下面则有多个横直线表示树木。
1. 这面树帜高高飘扬,象征着我们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2. 他作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大家的榜样和树帜。
1. 树木
2. 树干
3. 旗帜
1. 旗帜
2. 标志
3. 符号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