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的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莲藕》:“﹝荷叶﹞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荷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荷鼻(拼音:hé bí)指荷叶的蒂,即荷叶与茎相连的部分。该词源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提到:“(荷叶)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词源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果六·莲藕》,李时珍将荷叶的蒂部命名为“荷鼻”,强调了其在植物结构中的位置。
药用价值
根据中医文献记载,荷鼻具有“安胎、去恶血、止血痢”等功效,常通过水煎服用(《本草拾遗》附注)。
发音与字形
“荷鼻”是传统中医药材中的术语,既描述了荷叶的特定部位,也体现了古代医学对植物形态与功能的观察。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可参考《本草纲目》等典籍原文。
《荷鼻》是指莲花的花蕊。荷花具有美丽的外观和芬芳的香味,其花蕊是荷花的精华所在,因此被称为荷鼻。
《荷鼻》的部首是艹,草字头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0画,其中艹部3画,鼻部7画。
《荷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是古人对莲花花蕊的形象化称呼。繁体写法为「荷鼻」。
在古代,「荷鼻」一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常见的写法包括「荷鼻」、「蓮鼻」,而在字义上并无太大差别。
1. 清晨,湖中的荷鼻上散发出一阵芬芳。
2. 她低头闻了闻蓮鼻,满心愉悦。
组词可以是「荷香」(荷花散发的香气)、「荷叶」(荷花所生长的叶子)。
近义词有「莲蕊」(莲花的花蕊)。
由于「荷鼻」是一个特定的词汇,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