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骗诬罔。《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如贼不除,地方不靖,乞究臣誑罔之罪。”
“诳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欺骗和诬罔的结合,即通过虚假手段蒙蔽他人或捏造事实进行诬陷。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诳罔”指用谎言欺骗他人,并试图掩盖真相或污蔑他人。例如《明史》中记载:“如贼不除,地方不靖,乞究臣诳罔之罪”,此处“诳罔”即表示臣子欺骗朝廷且诬告他人的罪行。
构词解析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描述对权威(如君主、朝廷)的欺瞒行为,或对他人的恶意污蔑,属于较正式的书面表达。
“诳罔”综合了欺骗与诬陷的行为,常见于古代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罔”字的演变或相关词汇,可参考《罔字是什么意思》。
《诳罔》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欺骗、蒙蔽、说谎的意思。
《诳罔》的部首是言,总共包含11个笔画。
《诳罔》是由《辞海》所收录,是一个古代汉字,没有繁体形式。
在古时候,词语《诳罔》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通常采用的是篆书字体。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未能找到相关资料。
1. 他诳罔了自己的家人,导致了很大的困扰。
2. 这个骗子用诳罔的话术骗取了许多人的钱财。
3. 在童话故事中,狼常常用诳罔的手法欺骗小动物们。
1. 诳骗
2. 诳言
3. 诳语
1. 欺骗
2. 蒙蔽
3. 骗取
4. 言不由衷
1. 真实
2. 坦诚
3. 诚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