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惊吓 ”。《宣和遗事》前集:“天子览罢,惊諕得汗流龙体,半晌如呆。”《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惊諕死,验得本尸目蹬口开,两手舒展,犹若怕怖之状,委是生前惊諕致命身死。”《水浒传》第四二回:“ 公孙胜 道:‘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喫不得惊諕,因此不敢取来。’”
“惊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háo,其核心含义与“惊吓”相通,主要用于形容使人受惊、恐慌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释及补充信息:
若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历史语境,可参考《宣和遗事》《元典章》等文献。
惊諕(jīng h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为受到惊吓或惊恐。
惊諕是由“忄”(心部首)和“ 阝”(部首阜)组成的,共计11个笔画。
惊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繁体字为「驚訝」,拼音为"jīng yà"。
在古代汉字中,惊諕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体的古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1. 她听到突然传来的尖叫声,不禁心中一惊諕。
2. 他的突然出现使得大家无不感到惊諕。
1. 惊恐(jīng kǒng):恐惧和惊讶的感觉。
2. 惊吓(jīng xià):被突然吓到或惊醒。
3. 惊奇(jīng qí):对突然的、不寻常的事物感到惊讶。
1. 惊讶:对突然或意外的事情感到震惊,震惊。
2. 惊愕:非常惊讶,吃惊。
平静:不受惊吓或激动,保持稳定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