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麻救火的意思、披麻救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麻救火的解释

比喻自取灾祸,自取灭亡。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 蒯彻 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陛下宜修德以安 吴 民,乃为上计。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6*焚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披麻救火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披麻救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披着麻布去救火”,比喻采取的方法与目的相悖,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危害或使事态恶化。以下从释义、典故、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行为与目的相冲突

    指行动方式错误,如同披着易燃的麻布接近火源,非但不能灭火,反而引火烧身。

    例:用高压手段平息民怨,无异于披麻救火。

  2. 自招祸患

    强调因方法失当导致自身陷入危险境地。

    例:为掩盖错误而撒谎,实为披麻救火之举。


二、典故溯源

该成语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诸葛亮劝刘备勿攻襄阳,曰:“主公若往,此所谓‘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

背景为刘表病逝后,刘备欲攻襄阳对抗曹操,诸葛亮以“披麻救火”警示此举将引火烧身(《三国演义》毛宗岗评本)。


三、用法与例句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披麻救火”为“比喻自招灾祸”。

  2.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释义词条强调“方法错误致祸患加剧”。

  3. 《三国演义》原著及毛宗岗评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典故出处与历史语境依据。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区别点
抱薪救火 用柴草灭火,反助火势 侧重“加剧问题”
扬汤止沸 舀开水防沸腾,暂缓未根除 强调“不解决根本”
披麻救火 错误方法引火烧身 突出“自招祸患”

“披麻救火”以生动意象警示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其权威释义与典故均表明,背离客观规律的行为将导致自我毁灭的后果。该成语至今广泛用于批判策略性错误,具有深刻的警世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披麻救火”是一个汉语成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发音与基本含义

发音为pī má jiù huǒ,字面指“披着麻布去救火”,比喻因方法不当或行为冒失,反而招致灾祸。

二、详细释义

  1. 核心比喻
    麻布易燃,披麻救火会引火上身,暗指用错误方式处理问题,导致自身陷入困境。例如《三国演义》中“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

  2. 语境延伸
    不仅强调“方法错误”,还包含“自招灾祸”的后果,如元杂剧《赚蒯通》中的警示“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

三、出处与演变

四、近义与反义

五、现代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鲁莽决策或无效措施,如经济政策失误、人际冲突处理不当等,警示需审慎行动。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典文献及权威词典释义,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辞典》或《三国演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尾摇头百像图卞庄子刺虎避者达草莞长筹成踊戳瘪脚磁铁矿丛报打顺风锣冻毫二屈风雨共舟烽子干暴诡激黄辉怳惑灰分健妇牋书机锋笄冠棘林寖多惊忧九死卡扼可必崆峒子刳磔滥熟揽延嫠辍纬伶利灵轸里谣冕带名声脑学宁辑怒吽吽攀路喷散裒积歉薄牵吟楸户禳祷任算上邸收田逃首头派屠龙之伎无颜帢先大夫献果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