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到得的意思、到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到得的解释

(1).等到;到了。 宋 杨万里 《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诗:“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过丫头过活却不好?” 鲁迅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到得 民国 ,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与“不”连用,犹言至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我若早有个儿子,也不到得眼里看见如此。哎!这便是我没孩儿的那个下场头。”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浒传》第二八回:“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得该死。”

(3).亦作“ 到的 ”。犹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罗襴……何等荣耀!你们出家的,无过是草木衣食,到得那里!”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凭着我坐下马,手中鎗,有万夫不当之勇,料他到的那里!”

(4).犹倒是。《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田氏 道:‘我寧可终身守寡,也不愿随你这样不义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烧个利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到得”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语法功能和方言用法的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语言研究,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抵达、达到(动词短语)

指人或事物抵达某一地点、时间或状态,强调动作的完成或结果的实现。

例句:

“他日夜兼程,终于到得了京城。”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到”的引申用法释义

语法解析:

“到”表动作趋向,“得”作补语标记,共同构成“动词+得+结果补语”结构,表示动作达成目标。

二、方言用法:能够、可以(助动词)

在吴语、江淮官话等方言中表“可能”或“能力”,相当于普通话的“能”“可以”。

例句:

“这扇门坏了,到得开伐?(这门坏了,能打开吗?)”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收录吴语用例

地域分布:

该用法主要见于上海、苏州、杭州等江南地区,属区域性特征词汇。

三、使用场景辨析

  1. 书面语:多用于描述空间位移或时间推移的结果(例:“及至黄昏到得山中”)。
  2. 口语(方言):表可能性时需注意地域限制,非方言区可能造成理解障碍。

    语言演变提示:

    方言义项在近代白话作品中可见痕迹,如《水浒传》中“到得那里”兼具“抵达”与“能否”双重语境可能。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3.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到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表示时间或状态的到达
    指“等到;到了”,常用于描述时间推移后的结果。
    例句:宋代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中“到得我来恰君去”,即“等到我来时,恰好你已离开”。
    延伸:在《警世通言》中也有类似用法,如“到得他无话,自然认错”。

二、特殊用法

  1. 与“不”连用,表示“至于”
    用于否定句,强调某种情况不会发生。
    例句:元代杨文奎《儿女团圆》中“我若早有个儿子,也不到得眼里看见如此”,意为“不至于落得这般境地”。

  2. 表示“及得,算得”
    多用于反问或感叹,表达对某事的评价。
    例句:元代范康《竹叶舟》中“你们出家的……到得那里!”,即“出家人的生活怎能算得上(荣耀)”。

  3. 通“倒是”,表转折语气
    在部分方言或古白话中,可表示与预期相反的情况。
    例句:如“他平日懒散,到得考试时却格外认真”。


三、现代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熬炙百宝鳖灵布裂灿黄车垫传发窗帘出奔底土地主制经济断流短生独鹿耳诵恶相風華封面風雨操場佛寺副手高号构会乖诡国制黑腥事箭服季会悸悚祭醊可痛搕诈拉丁字母表猎古调六历飂冽丽正书院鲁殿灵光屡次三番面染暖袖偏滞批反倾骇奇正仁心仁闻戎卒韶春盛德若愚收食私货苏涂讨骂他乡遇故知犆牲踢木通洞往造斜拱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