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耧的意思、锄耧的详细解释
锄耧的解释
耕种薅锄。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八回:“这时已到了六月底,夏庄稼都收割完了,秋庄稼也锄耧过了。”
词语分解
- 锄的解释 锄 (鋤) ú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锄头。铁锄。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锄草。锄耘。锄地。 铲除:锄奸。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耧的解释 耧 (耬) ó 播种用的农具,前边牵引,后边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耧车。耧犁。耧播(用耧播种。亦称“耩地”)。 笔画数:; 部首: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锄耧”为古代农事活动中使用的复合型农具名称,其含义可从词源与功能角度解析:
-
单字训诂
- 锄:《说文解字》释作“立薅所用”,指站立除草的工具,后泛指松土、培土的铁制农具。东汉《释名·释用器》载“锄,助也,去秽助苗长也”,强调其助耕特性(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耧:即耧车,西汉赵过发明,《王祯农书》称“耧,种具也。似犁而小,三犁共一牛”,特指具备开沟、播种功能的复合农具(来源:王祯《农书》卷十二)。
-
复合词考释
“锄耧”可能指两种关联农具的协同使用,或特指带有锄土功能的改良耧具。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北方旱作区存在“锄耧并作”的耕作方式,即先用锄具松土,再以耧车完成播种(来源: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
-
农史佐证
清代《授时通考》载“锄耧之法,因地制宜”,显示该工具组合曾适应不同地域的耕作需求。考古发现汉代画像石中存在人扶三脚耧、后随锄具的耕作场景(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古代农具图鉴》)。
注:因该词属专业古农具术语,现代词典收录有限,建议结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华农器图谱》等专业文献深化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锄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chú lóu(注音:ㄔㄨˊ ㄌㄡˊ)
- 字义:
- 锄:指农具“锄头”,用于翻土、除草等田间劳作。
- 耧:原指一种播种农具(如“耧车”),此处引申为耕作动作。
- 合成词义:指耕种过程中的除草、松土等农事活动,强调田间管理的辛勤劳动。
使用场景
- 文学引用:例如《吕梁英雄传》中提到:“秋庄稼也锄耧过了”,描述农民在夏收后对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 比喻义:可引申为对事务的细致打理,如“人生如田地,需勤加锄耧”。
补充说明
- 近义词:耕种、耕耘、薅锄。
- 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中劳动的重要性,常用于褒扬勤劳品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扩展用法或方言变体,可参考《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路並視不愉草立村塍大数据雕年丢弃东鲁都雅端首独威非池中物風蝶佛面贡声钩织毫无逊色号召和暖黄桷树贱虫叫屈家爷饥寒交迫矜诩噱谈龛鬖暌别烈铮铮林黛玉履籍麻饼眊矂绵旋密电鸣玉泥缄鼙舞泼污水千里信气触清强铨综覰看汝曹尚故自赏玩删要少数派耍笑丝恩发怨隋堤泰山头上动土条书脱巾雾腾腾响葫芦西安事变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