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昵、熟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一称 乌郎 ,一称 黄郎 ,后常与人家狎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入房,妇甚狎熟;而 昌 靦然有愧色,似新婚者。”
“狎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亲昵且熟习,通常形容人与人之间因长期接触而形成的亲近关系,但可能带有不庄重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称乌郎,一称黄郎,后常与人家狎熟。”
——描述人物因频繁往来而关系亲昵。
“入房,妇甚狎熟;而昌靦然有愧色,似新婚者。”
——表现夫妻间过度熟悉而显尴尬的情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狎”的演变或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
狎熟(xiá shú)这个词是指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熟悉无间的意思。狎通“熟悉”,熟通“熟练”,故而称之为“狎熟”。
狎熟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犬”和“火”,犬意味着狗,火意味着燃烧。表示人跟熟悉的人相处时热情如火,如同狗熟悉主人一般。
狎熟这个词最早来源于《红楼梦》。在小说中,有一句描写贾母对待贾琏的话:“那不过是咱们狎了些姑奶奶和小儿子们使的。”意即亲热亲近,并揭示了贾母对贾琏的亲近程度。
狎熟在繁体字中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不尽相同,但狎熟的意思保持不变。在古代的文献中,对于狎熟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史记》等经典著作中。这些文献中描述了古代人们之间的亲近和熟悉。
例句:
1. 他们是多年的朋友,彼此之间已经狎熟无间。
2. 他与学生们待得很熟,狎熟的模样让人感到温馨。
组词:
1. 狎嚣:指亲近而失礼的态度。
2. 熟悉:指对某人或某事知道得非常清楚,了解程度深厚。
3. 亲近:指人际关系密切,彼此之间有亲密感。
反义词:
疏离:指人与人之间关系远离、冷漠。
陌生:指对某人或某事不熟悉,没有亲近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