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棘木之下的意思、棘木之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棘木之下的解释

古代听讼的地方。《礼记·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郑玄 注:“司寇听之朝,王之外朝也。”《孔子家语·刑政》:“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棘木之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典故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听讼、审理案件的场所,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渊源与制度背景

三、文化象征与延伸用法

四、现代释义与引用来源


参考资料:

  1. 《周礼·秋官·朝士》,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4. 《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5. 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棘木之下”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成语,其核心意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原始含义(古籍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指周代司法审判的场所。具体表现为:

  1. 司法象征:古代官员在种植棘木(象征公正与威严)的外朝审理案件,如《礼记》载“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郑玄注解释为“王之外朝”。
  2. 制度溯源:体现周代“三刺”司法程序,重大案件需由三公、群士等共同参审于棘木之下,如《孔子家语》记载“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

二、现代引申义(部分词典收录)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网)将其引申为:

三、使用建议

  1. 学术场景:优先采用原始司法含义,引用《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依据。
  2. 文学比喻:可酌情使用引申义,但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附:词源考证

该词争议源于“棘木”在古籍中兼具植物属性与礼制符号的双重性,现代部分释义可能受字面联想影响。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板搭宝饭悲号辩论避殿逋租国蚕眠字菗蒢愁扰畜眼麤诞存济递相蠹孔督篆耳闻乏短蕃辅公请鬼头靶法刀果否还周化气俭觳假天九流宾客卷帙浩繁连机碓里司陇阴卵幕杯乱贼禄赐缗繦逆奄女孙陪臣国铺头口恰切寝睡绻绻忍恶日积月累融合扫榻山头撮合少溲麝沉使棒祀土桃腮杏脸特等托躯婉妙偎并卫视乡请幰幰狎习谢公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