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厚的意思、过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厚的解释

(1).过甚;过分。《易·小过》“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唐 孔颖达 疏:“所以无其咎者,以其失位在下,不能为过厚之行,故得遇於无咎之宜,故曰无咎,弗过遇之也。”

(2).过分厚重。《汉书·王嘉传》:“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易·繫辞下》“盖取诸大过” 晋 韩康伯 注:“取其过厚。” 孔颖达 疏:“送终追远,欲其甚大过厚。”《北史·胡叟传》:“或谓 潜 曰:‘再三之惠,以为过厚,子惠於 叟 ,何其恒也?’”

(3).宽厚。《宋书·范泰传》:“公之友爱,即心过厚。”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其处心行己,亦往往多出於过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过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uò hòu”,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过甚/过分
    指程度超出合理范围,如《汉书·王嘉传》提到“恩已过厚”,形容恩惠施予过度。唐代孔颖达在《易·小过》注疏中解释“过厚之行”时,也强调其“失位在下”的越界特性。

  2. 过分厚重
    描述物体或情感的过度厚重。例如《北史·胡叟传》记载“再三之惠,以为过厚”,暗指礼物过于丰盛;现代用法如“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则强调物理层面的超常厚度。

  3. 宽厚
    用于褒义时,表示待人接物的宽容与深厚。如《宋书·范泰传》用“即心过厚”赞扬范泰的仁厚性格。

二、应用示例

三、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在批评场景中多指“过度”(如恩惠过厚),在褒扬时则偏向“宽厚”。该词古汉语用例丰富,现代多用于书面或特定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