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千钱的意思、当千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千钱的解释

古代钱币名。币值以一当千。 三国 吴 赤乌 元年始造。《晋书·食货志》:“ 孙权 嘉禾 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 赤乌 元年,又铸当千钱。”《明史·食货志五》:“兵部尚书 王象乾 ,请铸当十、当百、当千三等大钱,用龙文,略倣白金三品之制,於是两京皆铸大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当千钱”是古代货币体系中的特殊称谓,指一种面值标注为“当千”的虚值大钱,其实际金属价值远低于名义价值。该词源于三国时期东吴政权铸造的“大泉当千”钱币,后成为高面值货币的统称。

一、词源与形制

“当”意为折抵,“千”指一千枚普通五铢钱的价值。据《三国志·吴书》记载,东吴赤乌元年(238年)始铸“大泉当千”,直径约3.6厘米,重约14克,铜质粗劣,文字篆书,是早期虚值货币的典型代表。

二、货币特征

  1. 面值虚高:名义价值为普通五铢钱的千倍
  2. 实际贬值:含铜量仅相当于30枚五铢钱
  3. 铸造背景:战争频发导致财政亏空时的应急措施

三、历史影响

此类钱币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晋书·食货志》记载“钱既太贵,但有空名”,最终被迫废止。南北朝时期再度出现类似“永通万国”“五行大布”等虚值钱,形成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特殊现象。

四、钱币学价值

现存“大泉当千”分赤乌年间初铸大型钱与后期减重小型钱两类,前者存世稀少,2023年中国嘉德春拍曾以28万元人民币成交一枚直径3.8厘米的初铸版。

网络扩展解释

“当千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面值货币,其核心特征为“以一当千”,即一枚钱币的名义价值等同于一千枚标准铜钱。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铸造背景
    当千钱属于虚值大钱,始铸于三国时期东吴的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这一举措与孙权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导致的财政压力密切相关。此前,东吴已在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造过“当五百”大钱,当千钱是其货币政策的延续。

  2. 形制与经济影响
    这类钱币的实际金属价值远低于名义价值,本质上是政府通过货币贬值缓解财政危机的手段。例如,东吴当千钱直径约3.6厘米,重量仅为标准铜钱的数倍,却强制规定兑换千枚小钱,引发民间私铸和物价飞涨,最终在九年后废止。

  3. 后世沿用情况
    当千钱的概念并非东吴独有。例如明代曾计划铸造“当十、当百、当千”系列大钱,但因恶性通胀风险未能广泛流通。这类货币多出现在政权动荡或经济崩溃时期,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

扩展说明:
三国时期金属矿藏短缺,东吴通过铸造大钱试图弥补铜资源不足,但过度发行导致“钱既太贵,徒有虚名”,反映了古代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之间的复杂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白薠败化伤风柏露材朴齿马之惧店伴诋訾短趁队正额额法刀非…非…丰草长林风集分离服舍告茶更番沟堰固定电话桂花饼酣鬯虹蝀画脂镂冰检选谨防吉召钜阙窥盗括厉猎攦卖方买铁思金闹别扭铙挽内外夹攻牵愁寝梦毬势人面兽心三朝元老沙蛤讪口圣基茨和尼维斯释躧霜笛四金刚随身衣服岁仗傥然铁节鞭挺进提学王生韤文定象口现行法枭贩小异大同霞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