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妙的意思、麤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妙的解释

丑恶与美好。《法苑珠林》卷四:“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麤妙异容,苦乐殊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妙(cū miào)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麤”(同“粗”)与“妙”二字组成,其含义融合了“粗糙”与“精微”的对立统一,主要用于形容事物兼具粗疏与玄妙的双重特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述其义:


一、分字释义

  1. 麤(粗)

    • 本义:指糙米、未精加工的粮食,引申为粗糙、不精细、粗略。《说文解字》释“麤”为“行超远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卤莽之称。”
    • 哲学引申:在道家与佛学语境中,“粗”常指表象、可感知的层面,如《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本义:指精微、深奥、不可言喻的境界。《广韵》释为“神妙也”。
    • 哲学引申:与“粗”相对,指本质、超越形相的玄理,如《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二、复合词“麤妙”的释义

核心含义:形容事物同时包含粗浅表象与精微本质,强调对立统一的哲学意蕴。常见于佛道典籍,用于描述:

  1. 认知层次:从粗显现象(麤)深入精微真理(妙)的辩证过程。

    例:《大智度论》:“佛法有二种,一者麤,二者妙。麤者易解,妙者难知。”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2. 修行境界:指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的悟道次第。

    例:唐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麤妙相形,渐顿相参。”

    来源:《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语言表达:指言辞兼具直白与深奥的双重性。

    例:《文心雕龙·隐秀》:“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麤妙相济。”

    来源:《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现代用法与权威参考

现代汉语中,“麤妙”已罕用,但作为研究古典哲学、佛学、文学的重要术语,其释义可参考以下权威辞书: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粗疏与精妙”,引《大智度论》例证。

  2. 《佛光大辞典》(佛光出版社):

    定义为“粗浅与深妙”,强调佛教义理的层次性。

  3.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

    注为“形下之粗与形上之妙”,体现道家有无相生的辩证观。


“麤妙”作为汉语特有的哲学范畴词,深刻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现象与本质”“形下与形上”关系的思辨。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尤以佛道文献为主),方能准确理解其对立统一的深层意涵。

网络扩展解释

“麤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麤”是“粗”的异体字,表示粗劣、粗鄙、丑恶;“妙”指精微、美好。两字组合成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表达丑恶与美好、粗劣与精妙的对立概念。

  2.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佛教典籍或哲学论述中,例如《法苑珠林》卷四提到:“三界定位,六道区分,麤妙异容,苦乐殊跡”,此处通过“麤妙”对比不同生命形态的差异。

  3. 现代使用情况
    由于词义抽象且生僻,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更多作为古汉语研究或宗教文献中的术语出现。

注意:网页中标注的拼音“mì miào”可能存在争议,“麤”的规范读音应为“cū”。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布新参杂吵聒称体池亭酬论瓷实大红大緑攧窨诋叱肚兜法律意识飞客風癲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觚廉好儿黑天鹅横科渹渹吼生铜化金黄砂毁节槛花笼鹤郊墅记牒捷猎精细俊楚郡符扛帮脸貌鳞塍鸾锦络绎不绝满月没十成攀林僻路铺凿迁祔签事敲尖请钱鹊巢鸠佔忍辱含羞洒海剌深拗时不我与夙悟挽满五尺侮谩无弃材下碇税下口相挈掀涌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