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境内。相传 战国 时俗巫为 河伯 娶妇,祭于此,因而得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漳水 又北逕 祭陌 西。 战国 之世,俗巫为 河伯 取妇,祭於此陌。 魏文侯 时, 西门豹 为 鄴 令,淫祀虽断,地留 祭陌 之称焉。”
“祭陌”是一个具有历史地理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以下是综合分析多个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祭陌”指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该地名的形成与战国时期的特殊祭祀活动相关。
起源背景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记载,战国时期当地巫师曾在此为“河伯娶妇”,即通过活人祭祀河神,形成祭祀场所,因而得名。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期,西门豹任邺县令,破除这一迷信活动。《水经注》提到“淫祀虽断,地留祭陌之称”,说明该地名作为历史见证被保留下来。
部分资料(如)将“祭陌”解释为“祭祀庄稼的仪式”,认为“陌”指田埂,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对字面义的引申解读,需谨慎采信。
建议需要深入研究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原文,或查阅临漳县地方志获取更多细节。
《祭陌》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为“祭祀农田”的意思。在古代,人们会在农田荒芜的时候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神灵的保佑。
祭陌这个词的部首是“示”和“阝”,示意思是“礻”,阝意思是“邑”,总体来说,表示的是祭祀的意思。该词的总笔画数为19画。
祭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九年》中,是一个古代的祭祀仪式名词。由于农业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祭祀农田也被赋予了很高的意义。
《祭陌》的繁体字为「祭陌」,和简体字写法一致。
古时候祭陌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文献记载,古代把“陌”字写作「込」。所以古代写作「祭込」。
他们每年都会在春天举行祭陌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
祭田、祭社、祭祀、祭祖、祭品
祭祀、祭拜、祀祖、祀事、祭典
耕作、播种、收割、农忙、农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