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容。形容年老。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干功名千难万难,求身仕两次三番。前番离了 楚国 ,今次又别炎 汉 ,不觉的皓首苍颜。” 明 宋濂 《恭跋御制敕文下方》:“上见 同 皓首苍颜,与白面少年旅进旅退於班行中,惻然怜之。”
“皓首苍颜”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字面释义:
“皓首”指头发洁白(“皓”意为洁白),“苍颜”指面容苍老(“苍”形容灰暗或衰老)。组合后形容人年老时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状态。
引申意义:
常用于描绘老年人历经岁月后的外貌特征,也可隐喻因长期操劳或经历磨难而显沧桑。
适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外貌,或表达对长者的敬重。
例句:“他虽皓首苍颜,精神却矍铄如少年。”
感情色彩:
中性词,可褒(赞其阅历)可贬(叹其衰老),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午时牌》《封神演义》等文献。
《皓首苍颜》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年老而头发变灰白,面容憔悴的样子,通常用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成语《皓首苍颜》可拆分为“皓”、“首”、“苍”、“颜”,每个字的笔画数分别为:“皓” 12画、“首” 9画、“苍” 9画、“颜” 13画。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东晋时期陆机的《文赋》:“颜如下鸿,望愈皓首。”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传统文化领域。
《皓首蒼顏》是对应的繁体字写法,与简体字写法一样。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没有现代字体的规范,因此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字形上的差异。不过,《皓首苍颜》这个成语的字形变化并不大,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写法。
1. 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的他早已变成了一位皓首苍颜的老人。
2. 这幅油画展现了一位皓首苍颜的母亲独自守望着蓝天白云。
皓月、首屈一指、苍白、颜色、苍老等。
白发苍苍、满头银发、白首如新。
青春焕发、花容月貌、年轻有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