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本末体的意思、本末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本末体的解释

即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 金松岑 《文学观》:“纪传变而为鑑,为纲目,为本末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本末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编纂的三大体裁之一,以事件为中心完整记录其发展始末。该体裁由南宋袁枢首创,其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的编年体改编为按事件立目的叙事方式,形成"因事命篇,不为常格"的特点。

核心特征包含三个方面:

  1. 事件完整性:每个条目独立成篇,涵盖事件起因、经过与结果,如"安史之乱始末"等专题记述
  2. 叙事连贯性:突破时间限制,采用"原始要终"的纵向叙述结构
  3. 史料重组性: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系统编排实现"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编纂效果

该体裁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为"包括千年,经纬明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更指出其"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学术价值。现代学者认为这种体裁对当代大事记、专题史研究仍具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本末体”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作为史书体例(主要含义)

  1. 定义
    本末体即“纪事本末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编纂的三大体例之一(另两种为编年体、纪传体),以历史事件为核心展开叙述。其特点是将重要事件独立成篇,按时间顺序完整记录事件始末,弥补了编年体分散叙事和纪传体人物中心的不足。

  2. 特点与分类

    • 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二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
    • 强调事件完整性,通过标题概括核心内容,便于读者把握历史脉络。
  3. 历史发展
    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后世有明代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清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等延续这一体例。


二、作为成语的引申含义(次要含义)

在非史学语境中,“本末体”可引申为一种处理事务的原则:


“本末体”的史学定义更为权威且常见,而作为成语的用法属于引申义。若需进一步了解纪事本末体具体案例,可参考《通鉴纪事本末》等经典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案堵如故谤缺坂田抱衅草衣士尝秽筹幄辞格夺神厄里倪厄斯鹗视非条件反射富富有余关柝诃问槐省黄人守日呼哧悔尤角椅接二连三惊惶九章衣麇载考终狂愚连畴接陇理国里邻骊色楼护峦丘鸣桐内焰鸟田泥金扇驽拙嫔妃谦惮侨资情憀轻扬清野趣旨热锅上蚂蚁笘笆奢傲沈谋研虑矢镝睡眠司法素裹踏槐天津市投兵微视五水享亭啸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