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牓的意思、布政牓的详细解释
布政牓的解释
宋 时称节度使的布告。 宋 徐度 《却扫篇》卷上:“本朝节度使虽不赴镇,然亦别降敕书,宣諭本镇军民;而为节度使者,亦自给牓本镇,谓之布政牓。”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网络扩展解释
“布政牓”是宋代的一种官方文书形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宋代节度使发布的布告,用于向本镇军民传达政令或宣示政策。其功能类似于现代政府公告,具有公开性和权威性。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徐度的《却扫篇》卷上,记载:“本朝节度使虽不赴镇,然亦别降敕书,宣諭本镇军民;而为节度使者,亦自给牓本镇,谓之布政牓。”。说明其用途是节度使即使未到任,仍通过文书形式管理辖区。
三、字义分解
- 布:此处为动词,指“宣告、散布”,如“布告天下”。
- 政:指政务或政令,与治理相关。
- 牓:同“榜”,即公开张贴的文书、告示。
四、功能特点
- 权威性:由节度使直接发布,代表官方立场。
- 覆盖范围:针对特定辖区军民,内容多涉及政策调整、法令颁布等。
五、相关延伸
“布政”一词在古籍中亦指施政行为(如《左传》中“布政优优”),但“布政牓”特指宋代节度使的公告形式,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文书制度,可参考《却扫篇》等史料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政牓》一词的意思是指官方发布的政令、布告或公告等。它由“布”、“政”、“牓”三个部首构成。下面我将为您解析一下它们的笔画和来源。
首先是部首“布”,它有五画。它可以指布料,也可以用作表示分布、散布等含义。其次是部首“政”,它有十三画。它表示政治、管理、治理等概念。最后是部首“牓”,它有十四画。这个部首是指公告、声明等文告。
《布政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我们称之为繁体字。繁体字面貌复杂,但仍被一些地区和场合所使用。
以下是一个例句:政府颁布了一份布政牓,告知公众新的法规和政策。
与《布政牓》相关的词汇有很多。组词可以是:布告、布令、政令、政牓等。它们都有关于政府发布的信息、通告的意思。
至于近义词,可以说是:公告、宣告、通告等。它们也指政府发布的信息、布告等内容。
反义词方面,可以是:密令、秘文等。它们与《布政牓》意思相对,表示秘密传递的信息。
希望以上对您有所帮助。如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