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皓耀 ”。亦作“皜曜”。1.明亮的阳光。 晋 陆机 《羽扇赋》:“垂皓曜之奕奕,含鲜风之微微。”
(2).洁白光亮。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粉水》:“ 粉水 导源东流,逕上 粉县 。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下又有清水穴, 巴 人以此水为粉,则皜曜鲜芳,贡粉京师,因名 粉水 。” 唐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诗:“皓曜迷鲸目,晶荧失蚌胎。”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偶晞窗外,海景奇丽,皜曜万里。”
“皓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字形与字义拆解
三、应用与延伸 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兼具视觉美感与意境,例如描述月光、玉石或雪景的皎洁(如“皓壁皜曜以月照”)。现代也偶见于人名,取光明、高洁的寓意。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多用法,可参考《汉典》《水经注》等古籍。
《皓曜》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太阳光明洁白、明亮照耀的意思。
《皓》这个字的部首是皮,共10个笔画;《 曜》这个字的部首是日,共13个笔画。
《皓曜》一词最早出现在《詩經》中,用来形容光明灿烂的阳光。
《皓曜》的繁体写法是「皓曜」,保留了与简体写法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皓」的写法较为简化,类似于现代的「白」字,而「曜」的写法则略有差异,不过意思相同。
1. 他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皓曜的阳光。
2. 早晨的海面上,皓曜的阳光反射出闪闪发光的海浪。
皓白、皓月、皓首、皓齿。
光彩、晶莹、明亮。
暗淡、黯淡、昏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