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戒的意思、法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戒的解释

楷式和鉴戒。《汉书·刘向传》:“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 宋 曾巩 《<说苑>目录序》:“ 向 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此书。奏之,欲以为法戒。”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修订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説苑》今存,所记皆古人行事之迹,足为法戒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法戒”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典籍、宗教三个维度解析:

  1. 字义解析

    “法”本义为刑法、规范,《说文解字》释为“刑也,平之如水”;“戒”指警戒、戒律,《说文》称“警也”。二字合指“以规范为准则的警戒约束”。

  2. 典籍用例

    古代文献中多指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训。如《礼记·曲礼》郑玄注:“法戒者,礼法所禁,若履霜坚冰至。”强调通过礼法实现自我约束。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亦言:“法戒存乎事迹,善恶昭于劝惩”,突显其教化功能。

  3. 佛教释义

    在佛学语境中,“法戒”特指戒律与教法的结合。唐代窥基《成唯识论述记》载:“法谓轨持,戒即防非”,指通过持戒防止恶行、护持正法。近代印光法师在《文钞》中强调:“法戒双修,方证菩提”,将戒律与佛法修持并重。

需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及宗教文本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法戒”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法戒”由“法”(法律、法则)和“戒”(警戒、戒备)组成,核心含义是通过法律或典范事例起到警示作用。具体包括:

  1. 法律的警告:强调遵守法规,警惕违法犯罪行为()。
  2. 楷式与鉴戒:指可作为典范的准则或反面教训,如《汉书·刘向传》中“陈法戒”即通过历史事例劝诫君主()。

二、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刘向曾多次上书“言得失,陈法戒”,通过历史案例为统治者提供治国参考()。宋代曾巩在《<说苑>目录序》中也提到其“欲以为法戒”,说明其作为鉴戒的功能()。

三、使用场景

四、其他延伸

部分文献提到道教中的“法戒”指戒律(),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说苑》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愁版行长名榜偿其大欲骋怪呈面崇丽脣辅相连道烦恼电瞩彫鈲督进二腊鹅掌楸防顾繁音发擿奸伏風狸服舍高明公诚狗碰头桂花韩掾何暇昏朦焦聒郊人经产妇筋丝谨正几事宽制楞磕磕纚縰慢官麻雀牌明粢默默无声募化浅方乞丐相青袍清怨穷年没世肉薄绳索收勘书铺四谛私署睟穆太平洋同心竭力妄为委委蛇蛇温言五火宪籍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