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传说东海中的山名。 汉 王充 《论衡·乱龙》:“上古之人,有 神荼 、 鬱垒 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 东海 度朔山 上,立桃树下,简閲百鬼。” 晋 傅玄 《桃赋》:“望海岛而慷慨兮,怀 度朔 之灵山。” 明 刘基 《蒋山寺十月桃花》诗:“ 度朔 烟霞违梦想, 武陵 云水怨归来。”
度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神话与文献进行解析:
“度”指跨越、经过(《说文解字》:“度,法制也”,引申为计量跨越);“朔”原指北方或月初(《尔雅·释训》:“朔,北方也”),此处特指神话地名。二字组合专指传说中的度朔山,见于汉代文献记载。
神山定位
据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佚文(今本无):“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 此山被描述为鬼魂出入的边界,位于东海桃都山附近。
民俗象征
该山以“桃木镇鬼”的信仰闻名:“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由此衍生出除夕悬挂桃符(后演变为春联)的习俗,成为驱邪纳祥的文化符号。
后世文学中“度朔”多代指:
在《汉语大词典》中归纳为:“古代传说中东海的山名。山上有大桃树,为鬼魔出入处,神荼、郁垒二神在此执苇索缚鬼。”其文化内核已融入民俗信仰,成为中华鬼神话体系的重要地理坐标。
参考文献来源
注:古籍原文链接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可通过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或“国学网”检索验证
“度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不同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基本含义
“度朔”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一座山,又称“度朔山”。据《论衡·乱龙》等文献记载,这座山与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相关,他们在此处桃树下执掌百鬼。
文化背景
在道教神话中,度朔山所在区域被视为幽冥之地(如酆都),与酆都大帝、五方鬼帝等信仰相关。古诗文中常以此山象征仙境或神秘之境,如傅玄《桃赋》提及“怀度朔之灵山”,刘基诗中亦有“度朔烟霞违梦想”等描述。
基本含义
读音同为“dù shuò”,意为“衡量事物准确无误”,源于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强调客观公正的评估。
使用场景
多用于讨论考核、评分的公正性,例如考试阅卷、绩效评估等需严谨衡量的场合。
建议在阅读古籍或学术文献时优先参考第一种解释,日常用语中则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拔城榜笔不腆酬荅窗笼楚瓦催进粗杂贷贳当阑到得烦号风驼福齐南山憨戏寒竽蒿棘好肉剜疮红头家书惊噪击辕潏荡军马扣盘扪钥老牛拖破车撩钩里间灵飙刘向螺旋鸣磬瞑想迫击炮平通披裘负薪请逆情人节齐圣扰惑三围上遐生禄圣姿石玺授正殊荒矟骑叹悼堂参瓦大外闾王刘网络无存济午时小市谢家兄弟谐丽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