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at calamity;catastrophe] 巨大災難
戰争的浩劫
(1).極長的時間。佛經謂天地從形成至毀滅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 宋 葉適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詩:“至今闕勝賞,浩劫隨榮枯。”《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此時 何玉鳳 的遭際真算得千古第一個樂人,來享浩劫第一樁快事!” 豐子恺 《緣緣堂隨筆·阿難》:“數千萬光年中的七尺之軀,與無窮的浩劫中的數十年,叫做‘人生’。”
(2).大災難。 清 趙翼 《焦山江上》詩:“終然浩劫入滄桑,縱有赤心天不諒。”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紀行》:“兩番罹浩劫,一旦掃沉陰。”《花城》1981年第2期:“經曆了‘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場浩劫,他們的頭腦要複雜得多。”
(3).大台階。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仇兆鳌 注引《廣雅》:“浩劫,宮殿大階級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蒼翠庵漫題》詩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過客題。”
“浩劫”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歸納如下:
大災難
現代最常用義,指大規模的毀滅性災難,如戰争、自然災害等。例如:郭沫若在詩中以“兩番罹浩劫”形容經曆深重苦難。該詞常用于描述曆史或社會性災難,如“文化大革命被稱為一場浩劫”。
佛教術語
原指極長時間周期,即天地從形成到毀滅的“一大劫”。唐代曹唐詩句“甲子初開浩劫長”即用此義。
古義:大台階
唐代杜甫《玉台觀》中“浩劫因王造”指宮殿的大階梯,此義現代已少用。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文學作品(如豐子恺、郭沫若著作)以深入了解詞義演變。
浩劫指的是災難性的毀滅或大規模破壞,常常用來形容災難、戰争或其他大規模的災害。
浩劫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隹,筆畫數為11。
浩劫源于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浩字來源于《爾雅·釋詁》中的解釋,指“廣大無邊”,劫字則來源于《爾雅·釋名》。合在一起,浩劫表示無邊無際的破壞。
繁體字為浩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浩字的舊體寫法為㝗,而劫字的舊體寫法為刦。
1.戰争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浩劫。
2.這場地震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浩劫。
3.戰争結束後,人們開始重建那片浩劫。
1. 浩劫重生
2. 浩劫毀滅
3. 浩劫殘局
1. 大災難
2. 破壞
3. 毀滅
1. 和平
2. 繁榮
3. 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