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at calamity;catastrophe] 巨大災難
戰争的浩劫
(1).極長的時間。佛經謂天地從形成至毀滅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 宋 葉適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詩:“至今闕勝賞,浩劫隨榮枯。”《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此時 何玉鳳 的遭際真算得千古第一個樂人,來享浩劫第一樁快事!” 豐子恺 《緣緣堂隨筆·阿難》:“數千萬光年中的七尺之軀,與無窮的浩劫中的數十年,叫做‘人生’。”
(2).大災難。 清 趙翼 《焦山江上》詩:“終然浩劫入滄桑,縱有赤心天不諒。”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紀行》:“兩番罹浩劫,一旦掃沉陰。”《花城》1981年第2期:“經曆了‘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場浩劫,他們的頭腦要複雜得多。”
(3).大台階。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仇兆鳌 注引《廣雅》:“浩劫,宮殿大階級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蒼翠庵漫題》詩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過客題。”
“浩劫”的漢語詞典釋義
“浩劫”一詞在漢語中表示巨大且深重的災難或劫難。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次:
例句參考: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具體内容可查閱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本。)
“浩劫”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歸納如下:
大災難
現代最常用義,指大規模的毀滅性災難,如戰争、自然災害等。例如:郭沫若在詩中以“兩番罹浩劫”形容經曆深重苦難。該詞常用于描述曆史或社會性災難,如“文化大革命被稱為一場浩劫”。
佛教術語
原指極長時間周期,即天地從形成到毀滅的“一大劫”。唐代曹唐詩句“甲子初開浩劫長”即用此義。
古義:大台階
唐代杜甫《玉台觀》中“浩劫因王造”指宮殿的大階梯,此義現代已少用。
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文學作品(如豐子恺、郭沫若著作)以深入了解詞義演變。
榜元本規邊羨比句潮音稱壽揣占悰靈粗窺窞穽丹丘登緣點充咄諾飛沙走礫風塵之會輔邑臯盧更端河皷皇直畫獄牢戶橉火迫奬崇講授講閱燋釜腳錢積步靳薄酒思考鏡闚盜老爺們樂湛練形術撂挑子靈運屐吝啬鬼臨閲露花風絮律魁名菜拟規畫圓叛降七驺瞿如砂鍋生不遇時疏野缌慘松丸所及谡谡素影堂頭威詟蕰藻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