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兀的意思、傲兀的详细解释
傲兀的解释
犹傲岸。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雪芹 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復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
词语分解
- 傲的解释 傲 à 自高自大:骄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傲视。高傲。孤傲。 藐视,不屈:傲然。傲霜斗雪。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兀的解释 兀 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这,这个;.怎么,怎的
网络扩展解释
“傲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ào wū(部分网页标注为“ào wù”,但更权威的注音为前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指高傲不屈、倨傲不羁 的性格或态度,与“傲岸”含义相近。形容人在言行中表现出超然独立、不随流俗的姿态,常带有贬义色彩,但也可用于褒义语境中强调气节。
2.词源与用法
- 构词:“傲”表示自大、轻慢,“兀”原指高耸突出,合指性格或行为上的孤高、不妥协。
- 文学引用:
- 唐代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 清代赵翼以“平生负傲兀”自嘲清高性格;
-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形容曹雪芹晚年虽贫犹“傲兀”。
3.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孤傲、桀骜、倨傲。
- 反义词:谦逊、随和、恭顺。
4.语境延伸
该词多用于描述文人士大夫或知识分子的气节,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批评“傲兀无检者”标榜大度,实为失节。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如、4的详细古文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傲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骄傲自信,并显露出自己不可动摇的态度。下面是关于傲兀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傲兀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和兀(六画),总共有11画。
来源:傲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篇中,用来形容一个人以自由的心态面对世界,不受束缚。
繁体:傲兀的繁体字为「傲勃」。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傲兀的写法有所不同。常见的是「傲」字在上方,而「兀」字在下方。
例句:他站在舞台上,傲兀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组词:傲兀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如傲慢、傲视、傲然等。
近义词:自负、自大、自信等词语可以用来表示傲兀的意思。
反义词:谦逊、谦虚等词语相对于傲兀来说具有相反的意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