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ast,expansive]∶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of waters) mighty and torrential]∶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浩浩”的汉语词典释义
“浩浩”是一个叠音形容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描绘宏大、壮阔的景象或状态。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本义:形容水势盛大、广阔无垠
引申义:泛指广大、辽阔
引申义:形容声音洪大、悠远
“浩浩”的核心意象源于水势的盛大,其语义核心在于宏大、广阔、壮阔。它既可以具体描绘自然水体(如江河湖海)的磅礴气势,也可以抽象地形容空间、时间、规模、气魄乃至声音的广大与雄浑,是汉语中表达宏大美学意境的重要词汇。
“浩浩”是一个汉语叠词,读音为hào hào,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水势盛大
形容水流磅礴、气势宏大,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的描述。也可指具体水域,如“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广阔宏大
用于形容空间或事物的壮阔无边,例如“浩浩的宇宙”“广大的原野”。
自然现象与气势
形容胸怀与品格
指人胸怀开阔坦荡,如《孔子家语》中“常以浩浩”描述君子的豁达气度。
“浩浩”兼具自然之壮美与人文之深意,既可用于具象的水势、风势,也可抽象表达胸怀或宇宙的宏大,是汉语中富有画面感的词汇。
騃蹇抱住葫芦不开瓢跋遮八字眉北貉嬖宠不屑置辩残雨陈室筹饶传花矗灯催乳粹语大括号当依丹极的着繁伙反棹缚茆蚨缗负席官生鼓衰力尽恨相见晩花麻讙咲蕙损兰摧浆子鸡肥九曲肠就上练巾鸣顾民亩秘严内切圆蟠青丛翠配偶瓢觯乾瘪乾热企慕侵克声名赫奕事计事体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朔数恕直碎折裙琐沙苏软同甘共苦拖床往人无颠小毛公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