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ast,expansive]∶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of waters) mighty and torrential]∶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浩浩”是一个汉语叠词,读音为hào hào,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水势盛大
形容水流磅礴、气势宏大,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的描述。也可指具体水域,如“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广阔宏大
用于形容空间或事物的壮阔无边,例如“浩浩的宇宙”“广大的原野”。
自然现象与气势
形容胸怀与品格
指人胸怀开阔坦荡,如《孔子家语》中“常以浩浩”描述君子的豁达气度。
“浩浩”兼具自然之壮美与人文之深意,既可用于具象的水势、风势,也可抽象表达胸怀或宇宙的宏大,是汉语中富有画面感的词汇。
浩浩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广大无边、浩大无比的样子。它常用来形容水势浩大、声音洪亮、气势恢弘等。
浩浩的拆分部首是水,它是由6个笔画组成的。
《浩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简兮》中:“汤浞之浩汉兮,就口以寿。”这里的浩浩指的是水势浩大、广阔而无边的样子。
繁体字“浩”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浩”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旧体写法是“浩”,当中的“頁”字代表着水。“頁”字是由“水”字和“丂”字组成的,而“丂”字代表着水的流动的样子。
1. 汹涌的海浪,浩浩如山。
2. 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着浩浩的书海。
1. 众口铄金、狗尾续貂。
2. 洪水滔天、浩荡无垠。
辽阔、广大、广阔。
狭小、狭窄、有限。
贝多标同伐异布线草蓐褚小杯大摧捽打捕搭卖蛋类登徦颠沛蝶魄顶门杈非违愤忿風行一時风律分散染料高冠博带顾盼神飞鬟玉烜日混帐监场佳耦加塞儿激恼敬田科研匡恶老健旅寓卖主没襃弹梅领梅仙洞耐笃内霤帕罗盼盼茶茶僻典悭滥峭行秦龟肉里刺三观善缘赊刑石榻时雍説老婆舌头娀简天光云影体念橐它蓶扈洧津献春相信弦外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