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榻的意思、石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榻的解释

狭长而矮的石床。 汉 刘向 《列仙传·修羊公》:“ 修羊公 者, 魏 人也。在 华阴山 上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 隋 江总 《玄圃石室铭》:“僊巖石榻,僊宇石墙。” 唐 戴叔伦 《寄赠翠岩奉上人》诗:“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 天姥 中峯翠色微,石榻斜支读书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蕴的名词,指以石材制成的坐卧用具,常见于古代文人隐士或僧侣的生活场景中。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石榻指以整块石头雕凿而成的榻,形制低矮狭长,兼具坐、卧功能。其结构通常无围栏,区别于“床”,多见于山野洞穴、寺庙或园林建筑中。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石制的卧榻”,强调其材质与用途的结合。

  2. 构词与演变

    “石”表材质,“榻”源于先秦坐具“枰”,后指无顶框的矮床。汉代《释名·释床帐》载:“长狭而卑曰榻”,说明其形制特征。石榻一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如《宋书·谢灵运传》:“坐石榻,隐素几”,反映其作为文人清雅生活的象征。

二、文化意象

  1. 隐逸精神的载体

    石榻常与隐士、僧道关联,象征超脱世俗。唐代诗人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云:“石榻苔花入,山窗岚气侵”,以石榻意象营造幽寂之境,体现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2. 宗教修行符号

    佛教文献中,石榻是苦修者的禅坐工具。《五灯会元》载僧人参禅“坐石榻如槁木”,凸显其简朴特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亦提及道士“卧石榻以炼形”,赋予其养生修行的文化内涵。

三、经典文献例证

  1. 史籍记载

    《南史·隐逸传》描述隐士杜京产“凿石为榻,聚叶为茵”,印证其山居生活的真实性。

  2. 文学作品

    明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载:“洞中有石榻平敞,可坐可卧”,实证石榻在自然景观中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代家具辞典》(中华书局)
  3.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国宗教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 《徐霞客游记校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石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和引申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石榻(shí tà)指狭长而矮的石床,通常由石头制成,具有坚硬、稳固的特点。这种石制家具在古代常用于山野隐士或僧侣的居所,例如唐代戴叔伦诗句“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便描绘了石榻在清幽环境中的使用场景。


二、文化意象与古籍用例

  1. 隐逸生活的象征
    古籍中常见石榻与隐士、仙人关联。例如《列仙传·修羊公》记载:“华阴山上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体现隐士超脱尘世的生活。

  2. 诗文中的意境描写
    明代徐渭在《赠吕正宾长篇》中写道:“天姥中峯翠色微,石榻斜支读书处”,通过石榻营造出山居读书的闲适氛围。


三、引申含义(需谨慎使用)

个别资料提到石榻可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如),但这种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建议优先采用其本义及古籍中的经典用例。


石榻的核心含义是石制床具,多见于古代诗文,承载隐逸、清修的文化意象。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列仙传》《全唐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背叛镳驾并存不悖闭箝播音操之过激楚酿调令隄溃蚁孔蜚变风华浊世丰土干架高梁隔勒耕耨根据地宫恩观政过求何谁鸿路黄茂挥忽简旷脚蹼机断结子机赏逻兵毷氉谋克内园小儿逆走剖面图迁莺出谷气昏欺僞黢黑日异月更撒腻滞三阶圣惪石抹酸凄俗累抬舁泰尊踏勘讨服甜面包铜瑁投迹驮轿帷輤勿勿勿遐賮暇旷险幸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