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马的意思、方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马的解释

缚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曹操 注:“方,缚马也。” 杜牧 注:“缚马使为方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将马匹并排系缚或拴住,使其无法自由行动。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述军事或驾驭场景时出现,强调通过束缚马匹来限制其行动能力。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本义

    “方”在此处通“缚”,意为捆绑、系住;“马”即马匹。合指将马匹拴在一起,使其无法单独行动。

    例证

    《荀子·劝学》:“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指将马并排拴住、掩埋车轮(以示死战不退),但荀子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靠。

  2. 引申义

    象征对事物的强行控制或僵化约束,隐含违背自然规律或事物本性的意味。

    例证

    古代注疏家如唐代杨倞注解《荀子》时,明确将“方”释为“缚”,强调其人为束缚的特性。


二、典籍溯源与权威注解

  1. 《荀子》中的经典用例

    “方马埋轮”是先秦军事思想的典型表述,反映古代战争中稳固阵型的策略,但被荀子批判为机械的防御手段。

    来源

    王先谦《荀子集解》引杨倞注:“方,缚也。” 清代孙诒让《札迻》亦持此解。

  2. 训诂学依据

    “方”通假为“缚”在古音中属旁纽双声,属常见通假现象。清代学者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方读为缚,谓系马也。”


三、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方马”已非常用词,仅见于古籍研究或引用典故时。其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通常保留“束缚马匹”的本义,或引申为“僵化固守”的贬义表达。


参考文献

  1. 《荀子·劝学》(战国·荀况)

    原文与历代注疏是理解“方马”的核心依据。

  2.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

    收录杨倞等注,明确释义为“缚马”。

  3. 《札迻》(清·孙诒让)

    考据“方”与“缚”的通假关系。

  4.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收录“方马”词条,释义为“缚马”。

(注:因古籍原文及权威注疏无直接在线链接,此处标注文献来源名称,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方马”是一个源自古代军事术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方马”原意为缚马或将马匹固定为方阵,出自《孙子兵法·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二、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方马”作为成语时,可引申为行动迅速、灵活自如,但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未见明确依据,可能是现代对原义的扩展解读。

三、相关用法示例

  1. 古代军事场景:如《孙子兵法》中用于描述战马固定的战术。
  2. 现代引用: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例如“方马埋轮”被用来比喻僵化的防御策略。

四、注意事项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查字典的原始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颁马丙殿逼扰长江三峡工程巉嵒吃独桌持纲赤闲白闲愁窖儿电信抵搭杜葵封坟浮食汉纲后半生华藏换变话匣子彗孛家常里短嘉皇结陈记览集束谲计爵士音乐硁硁之愚宽慈匡政烂羊灵树鲁弱买通谩道奶茶内史省滂湃袍皮老弃瑕全歼阙逸热腹桑蠧桑条韦摄次食禄説则舒绎贪滥跳波调皮话铁勒听话唯成分论晓风残月小凤团销索斜面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