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女的意思、王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女的解释

(1).古时封王者之女。《通典·礼十九》:“﹝ 显庆 ﹞三年又詔曰:‘古称釐降,唯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深乖礼经。其县主嫁宜称适,取王女者称娶,仍永以为式。’”

(2).女萝草的别名。《尔雅·释草》:“蒙,王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王女》:“女萝之大者,谓之王女。犹王彗王芻。鱼有王鮪,鸟有王雎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女"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具有明确身份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王女"最早见于《周礼》,特指周天子的女儿,如《周礼·天官》载"王女掌祭祀玉器"(来源:《汉语大词典》)。该称谓由"王"(最高统治者)与"女"(女儿)构成偏正结构,强调血缘与政治地位的双重属性。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时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王女归于齐",印证春秋时期诸侯联姻中周王室之女的特殊政治身份(来源:《春秋左氏传》)。
  2. 汉代发展:《史记·孝文本纪》出现"王女五人"的表述,反映汉承周制继续沿用该称谓(来源:《二十五史语料库》)。
  3. 词义泛化:唐代《通典·职官》记载"亲王女封郡主",显示随着分封制度演变,该词逐渐扩展至宗室女性成员(来源:《四库全书》子部)。

三、文化内涵 在礼制体系中,"王女"既承载着《礼记·昏义》"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的伦理规范(来源:《十三经注疏》),又体现《白虎通义·嫁娶》"王者之女必适诸侯"的政治联姻功能。佛教典籍如《法华经》中"转轮圣王女"的表述,则赋予其宗教哲学层面的象征意义(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

网络扩展解释

“王女”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古代被封王的女儿或王族女子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礼制,指君主的女儿或具有王族身份的女性。例如《通典》记载:“娶王女者亦云尚主”,说明娶王女被称为“尚主”(即与王族联姻)。唐代文献中,“王女”常与“县主”“公主”等称谓并列,体现其身份尊贵。

  2. 植物“女萝草”的别名
    《尔雅·释草》中记载:“蒙,王女”,郭璞注解称“王女”即女萝草的别称。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进一步解释:“女萝之大者,谓之王女”,类比其他以“王”冠名的动植物(如王鮪、王雎),强调其形态或地位的突出。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通典》《尔雅》等古籍原文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如渴别産别岁惨悴蚕官超时承续辞严意正道谀定武兰亭东村女二伏费解奉询服田力穑甘言厚礼阁手工祝咕嗒咳吐红紫乱朱话篓子皇皇后帝碱瘠教猱升木解日惊神泣鬼禁戢九五康乐枯败铃医梨肉流风遗迹栾华落榜埋殓瞑截木樨花盘铃傀儡盘桃配演皮鞘穷审全人缺医日观亭僧帐沈垫垫蚀耗守政霜絮送放透索退匿苇荡午影香象啸风熙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