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异域的意思、殊方异域的详细解释
殊方异域的解释
殊方:远方;异域:异邦。泛指远方或国外。
词语分解
- 殊方的解释 .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远方,异域。
- 异域的解释 ∶外国立功异域 ∶他乡;外乡;异乡详细解释亦作“异域”。.他乡;外地。《楚辞·九章·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 汉 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王逸 注:“背离乡党,居他邑也。” 唐 杜甫
网络扩展解释
“殊方异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远方或异国他乡,多用于书面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殊方:指“远方”,强调地理上的遥远性。
- 异域:意为“异邦、外国”,侧重文化或地域的差异性。
- 整体含义:联合两个近义词,泛指远离本土的陌生地域或国家,既包含空间距离,也隐含文化差异。
2.出处与用法
-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明史·西域传》也提到“殊方异域鸟言侏俪之使,辐辏阙廷”。
- 语法功能:常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如“殊方异域的使者”“慕化殊方异域”。
3.近义词与特点
- 近义词:异域他乡。
- 结构特点:属于联合式成语(ABCD型),中性词,无褒贬色彩。
4.文化内涵
- 该词反映了古代对远方未知地域的想象,常用于描述外交、文化交融的场景,如史书中的异国朝贡记载。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大唐西域记》《明史》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殊方异域
《殊方异域》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不同的地方和国家。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成两个部首:歹(dǎi)和方(fāng)。
总共有17画。
来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有妾,有子曰殊方。季梁谓其母曰:‘君辱,请遗之。’遗之曰:‘吾父塚也。’故晋人曰殊方,谓逆者也。”原意是指季梁的儿子殊方因为出身贱微而受到侮辱。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表示不同的地方和国家。
繁体
《殊方異域》
古时候汉字写法
殊方異域
例句
他一生游历了许多国家,对于殊方异域有着丰富的体验和了解。
组词
殊异、异域风情、方方面面、方向、方便、方寸之地、方言、方圆、方丈、方案、方头未灭、殊途同归
近义词
异域、外邦、异地、外方、异国
反义词
同域、本国、本土、内陆、本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