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尾毛。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氂。”
同“ 毫釐 ”。喻极细微。《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氂之验。”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故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参见“ 毫釐 ”。《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参见“ 毫釐 ”。
“毫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本义
指兽尾毛,如唐代陆龟蒙诗句“微堪析毫氂”即用此意。其中“牦”通“氂”,原指长毛,后引申为细微之物。
引申含义
同“毫厘”,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或极小的量度。如《汉书》记载“靡有毫氂之验”,葛洪《抱朴子》提到“毫氂之失,有千里之差”,均强调细微差异带来的重大影响。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毫牦”,多被“毫厘”替代,但在引用古籍或强调文学性时仍可见。其结构可拆解为:
需注意:该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推荐用“毫厘”作为规范词形。
《毫牦》是一种藏族传统的乐器,也称为“毛索”或“毛阔”。它通常由长约1.5米的竹子制成,有长短不一的细管,每个管都装有一根吹管。
《毫牦》的拆分部首是“毛”和“牛”,分别表示毛细和牛。”毫牦“的笔画总数为14画。
《毫牦》的繁体字为「毫犛」。
在古时候,汉字《毫牦》是以图形表达方法写成的。《毫牦》的古字形为一个“虍”字,上方加一横,下方加一横,左右两边各加两个垂直线表示长管,形象地描绘出了乐器的样貌。
1. 他手中的《毫牦》吹奏得非常动听。
2. 藏族传统音乐中常常用到《毫牦》这种乐器。
1. 毫牦手艺:指制作《毫牦》的技艺。
2. 毫牦乐团:指以《毫牦》为主要乐器的乐团。
3. 毫牦演奏:指使用《毫牦》进行音乐表演。
藏族乐器、毛索、毛阔
其他种类的乐器
拔和暴凶被单兵房草炭羼补齿芬崇饮邨落答卷地黄鞮靺恩深渭阳发孚奉斋浮法玻璃雇佣观点孤竹君海蠡怀绂慧籙缋事诲言回植胶黐界壤脊封金鹤垆九典酒醪可矜羸弱輘輷令媛骊山北构美景明明赫赫内座切叹青佩取精用宏沙鉢山房上蔡鹰卢摄下説不着说合桃花盐天浆铁公鸡剔牙松退笔退弃蛙人违悮汙斥掀然协服洗煤新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