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出;高起。《大乘成业论》:“见四面等,便起方觉;见诸面满,便起圆觉;见中凸出,便起高觉,见中坳凹,便起下觉。”
(2).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因此,任何方法,凡是可以使得某些字音显明凸出,有效地强制听众多费心力去听聆、留意与保持印象的,都可用来强调。”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对比他地位低的人就更用不着说,他的脾气会使他的地位特别的凸出,倒好象他天生的应当是太子或皇帝似的。”
以下是关于“凸出”一词的详细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在中文语境中,凸出的事物常被赋予“特殊、重要”的隐含意义,例如传统建筑中凸出的飞檐设计象征地位,或成语“脱颖而出”的引申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凸出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超过周围或背景的部分或物体。当某个物体或部分在整体中显得突出或突出时,我们可以说它凸出。
“凸”字的部首是“凵”,总共有5画。
“出”字的部首是“凵”,总共由4画。
“凸出”一词最早记载在《庄子·秋水》之中,用来形容水面或地势的凸起。现代汉语中,“凸出”成为一个常用词汇,用来形容物体相对其他部分而突出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凸”字保持不变,而“出”字在繁体中写作“齣”。
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发展变化,因此,《康熙字典》中对于“凸”的写法有多种变体: “凸”、“凸缺”、“凸目”、“凹目”等。
“出”字在古代亦有不同写法,如“出”、“齣”、“齒出”等。
1. 这个凸出的按钮很容易找到,简化了操作步骤。
2. 这块画中的山峰凸出于背景,形成了良好的立体效果。
3. 他的额头凸出,让他看起来更加可爱。
4. 她的眼睛凸出于其他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凸出没有相关的词缀或固定词组,故没有常用的组词。
突出、鼓起、凸显。
凹陷、内凹、下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