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尚友的意思、尚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尚友的解释

(1).上与古人为友。《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二理学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虽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

(2).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 李贽 《覆耿中丞书》:“僕尚友四方,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尚友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尚”与“友”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推崇并效法古人,以古人为精神知己,体现了对先贤思想与品格的追慕与学习。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渊源及用法展开说明:


一、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上与古人为友”,强调通过研读典籍与古人进行精神交流。如:“读书尚友,古人之道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辞源》

    释义为“尊崇前贤,引为同道”,侧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精神认同。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二、文化渊源

“尚友”一词典出《孟子·万章下》: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译文:孟子提出,真正的善士需突破时空限制,通过研究古人的著作与时代背景,与古人精神相通。

朱熹《孟子集注》进一步阐释:

“尚友者,追攀古人,与之同道。”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三、用法解析

  1. 动词性用法

    表示“以古人为师友”的行为,如:

    “学者当尚友圣贤,涵养心性。”(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来源: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

  2. 名词性用法

    指代“可效法的古人典范”,如: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七子尚友之旨也。”(《明史·文苑传》)

    来源:《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四、文化价值

“尚友”是儒家“法古崇圣”思想的实践路径,强调通过文本与历史理解古人智慧。宋代以降,理学家将“尚友”纳入修身体系,如程颢提出“观圣人气象,须尚友千古”(《二程遗书》),赋予其道德实践内涵。


“尚友”既是一种治学方法(研古通今),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与古人神交),承载了中国文化中“以古鉴今”的深层思维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尚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与古人为友
    源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指通过研读古人著作、了解其时代背景,与古代贤者建立精神交流,即“跨越时空与古人交友”。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对历史传承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2. 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代李贽在《覆耿中丞书》中提到“尚友四方”,强调与德行、学识高于自己的人交往,以提升自我。这一层含义更侧重现实中的择友标准。


二、延伸解析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孟子》及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八到八关戒拔毛连茹背日性崩腾变压补阙拾遗餐室长篇大论痴客崇崒蛋粉宕迈点污点缀品诋诬洞快杜黜黩近恶语伤人六月寒反脣坊子飞鼯冯豕干则高敞高架桥隔壁听耕莘宫怨红莲幕红螺教范井圃看钱奴苛敛口感狂谬鸣珂谬想天开墨敕跑差平道起结清曙若水散僚砂锅善门食箩瘦眉窄骨首秋算画抬估陶学士调皮武军销歇锡荡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