忾敌的意思、忾敌的详细解释
忾敌的解释
犹言同仇敌忾。 元 王恽 《东征》诗:“臣牢最愾敌,奋击不留行。”
词语分解
- 忾的解释 忾 (愾) à 愤怒,愤恨:同仇敌忾(大家一致痛恨敌人)。 忾 (愾) ì 叹息。 遍及;到:“忾乎天下。”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敌的解释 敌 (敵) í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方。敌寇。 指敌人: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抵挡:寡不敌众。 相当: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专业解析
“忾敌”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敌人或仇敌的愤怒与仇恨。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忾敌”指对敌人、仇敌的愤恨与敌忾之心。其中:
- “忾” (kài):本义为愤怒、愤恨。《说文解字·心部》:“忾,大息也。从心,气声。”段玉裁注:“忾与愾同…叹息之大者。”引申为对敌人或不平之事的愤怒情绪。
- “敌”:指敌人、仇敌。
- 二字组合,“忾敌”即指因敌人而产生的强烈愤恨情绪,强调一种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仇恨心理。
二、语义特征与用法
- 强烈的对抗情绪:该词蕴含的愤怒情绪直接指向明确的敌对对象(“敌”),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战斗性色彩。
- 集体性倾向:“忾敌”常用于描述群体(如国家、民族、团体)在面对共同敌人时激发的同仇敌忾之情,体现团结一致对外。
- 书面语与文言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忾敌”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成语“同仇敌忾”中,或在书面语、文学作品、历史叙述中用以表达强烈的民族义愤或集体仇恨。
- 情感与行动的结合:该词不仅指内心的愤怒,也常暗含将这种愤怒转化为对抗、抵御外敌的实际行动。
三、典型用例与语境
- 历史语境:常用来描述历史上抵御外侮时民众的情绪,如“全国人民同忾敌寇,誓死保卫家园”。
- 文学表达:用于增强情感色彩,如鲁迅作品中体现的民族“忾敌”精神。
- 成语核心:是成语“同仇敌忾”的核心组成部分,此成语意为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四、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忾”的解释包含“愤恨、愤怒”义项,并收录“敌忾”(即“忾敌”的同义表达)词条,释义为“对敌人的愤恨”。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在“敌”字头下收录“敌忾”词条,释义为“对敌人的愤恨”,如“同仇敌忾”。
- 语言学专著:如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等著作在分析情感类复合词时,会涉及“忾敌”这类由表示情绪的成分(忾)和表示对象的成分(敌)构成的词的结构与语义特点。
“忾敌”是一个凝结了强烈愤恨与对抗情绪的书面语词汇,特指针对敌人而产生的仇恨心理,具有鲜明的集体性和行动导向性。其意义和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主要通过成语“同仇敌忾”得以延续和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忾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ài dí,其核心含义与“同仇敌忾”相近,指共同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以下是具体解析:
词义解析
-
字面构成:
- 忾(kài):意为愤怒、仇恨,常见于文言用法,如“敌忾”表示对敌人的愤恨。
- 敌:指敌人、敌对势力。
- 组合后,“忾敌”即“怀着仇恨共同对敌”。
-
引证与用法:
-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王恽的《东征》诗:“臣牢最忾敌,奋击不留行。”此处描述将士们同仇敌忾、奋勇作战的场景。
- 现代语境中,“忾敌”使用较少,更常用成语“同仇敌忾”表达类似含义。
相关扩展
- 近义成语:同仇敌忾、敌忾同仇、同心敌忾。
- 使用建议:若需强调团结抗敌的语境,可选用“同仇敌忾”替代,更符合现代表达习惯。
“忾敌”属于文言色彩较重的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其核心意义仍保留在成语和部分书面表达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悼闇惑拜杖宝刀未老奔冲禀奏鼂采船舫船匠刀笔吏盗船大宛马点将録鵰心雁爪抖气咄欪发政费日构讼狗走狐淫顾盼生姿鹤湖宦室嘉采贱辱交知扃试巨野夸克两败俱伤两性生殖烈祖林丛笼籞旅吟满腹狐疑缗襁谋阙排坠霹雳舞剖衷怯条子起浮气瓶秋华辱仕説谎随风倒贪贤屯咽晩憩偎干就湿危拥窝集无它降魔饷事宪律鲜紫遐幽